超低温温控实验炉的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2021-12-25 15:34:57

全文总字数:482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提出发展装备这一理念,特别在机械工程科学技术这一模块提出了开发设计重大装备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结构设计,即包含超高温、超低温、辐射等各类特殊环境,如何实现这一步跨越,各国都在不懈的在其领域开拓。第十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在印度孟买举行,会议主要内容便包含了大型低温制冷装置、微型制冷、低温电子学和超导磁体及应用。大会邀请报告就侧重介绍了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和集成联合循环、制冷机冷却的超导磁体系统、低温膨胀机、小型制冷机最新进展、高温超导带材在射频技术中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建成世界一流的航天器空间实验装备,如何满足我国未来航天飞行器的空间环境试验的需求就显得愈发重要。2018年4月12-14日,第六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yogenics and refrigeration,iccr 2018)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促进了本领域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加快推进中国低温制冷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也提升了我国制冷低温学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继续前进于超低温领域就显得额外的重要,而对当前超低温环境下的检测条件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题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目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良好发展,超低温环境下的装备监测需求越来越迫切。本设计结合科研项目需求,设计超低温温控实验炉系统,为开展超低温环境下的传感检测提供实验装置。具体设计内容是:

(1)采用液态氮流量控制方式和恰当的实验腔结构,设计超低温温控实验炉结构,其外形尺寸适当,有严密保温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1~4周,查阅文献资料和背景材料,着重了解当今实验炉的结构构造及原理基础,分析当今市场需求及研究形势,完成开题报告,同时完成外文翻译。

(2)5~8周,根据先拟定的实现方案,进行结构架构完善,学习solidworks仿真软件,确定控温系统整体框图。

(3)9~13周,完成超低温温控实验炉的建模工作,对实验炉整体结构进行分析,软件编程仿真,完成温度调控系统整体框架,达到超低温实验炉的主要性能指标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2】李永康.第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简况[j].深冷技术,1980(04):4.

【3】黄永华.第六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j].低温工程,2018(03):3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