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05 15:49: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8220;次级贷款#8221;这个名词,更重要的是,这次危机让更多的人愈发重视银行不良贷款所带来的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由于各种争扯以及国家体制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存在着不良贷款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资金不足,金融监管不力,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原因及体制的原因,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应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加快金融法制建设,改革金融部门人事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以防范与降低金融风险。

本文通过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找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参考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经济市场氛围,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银行不良贷款的概述(包括定义、分类)

2.不良贷款现状分析(包括主要表现、特点、成因、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8226;对于不良贷款现状分析的国内研究中,尹璐(2008)、陈薪宇(2014)、华婧艺(2014)等认为,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成因,并采取有效化解处理措施,对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我国金融秩序,社会信用秩序,推动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金融理论,维护和巩固社会的安定,繁荣昌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8226;对于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学者们将其分为内因和外因。王淑静(2014)认为内部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纰漏,信贷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工作责任感不强。而外部原因则是政府干预,执法力度不强,监管力度不够。袁霞(2007)也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十分复杂,这既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内部原因。李红卫(2000)则认为内部因素为:安全性与盈利性发生冲突时,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来实现盈利性的经营思想,直接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对上升。表外业务疏于管理,造成被迫垫款,风险转为表内。大量的借新还旧使不少贷款丧失良好的还款时机。贷款投向不合理,集中风险控制乏力。保证措施监控不严,违规经营。#8226;在不良贷款改善对策的研究中,高银仓(2013)认为为减少不良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除了沿用以前传统的措施外,还应根据经济amp;金融的发展变化,以超常思维,研究探索新的措施和途径,把化解存量不良贷款和防止增量不良贷款结合起来,把化解存量不良贷款和经济金融发展结合起来,把化解存量不良贷款与银行自身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赵丹丹(2005)、陈薪宇(2014)认为可以实行股份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政府行为,做好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尽快推行利率市场化制度,充分发挥利率经济杠杆作用,沟通信息渠道,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多方配合,综合治理。张恒(2007)则从法律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加以分析,认为通过法律手段效果更为有效。#8226;而通过实证分析,张晓峰(2008)得出以下结论: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已经没有偏好,相应的干预已不明显;商业银行风险评价能力得到改善,基本按照违约概率等级来配给贷款数量。程思劢(2012)认为不良贷款率和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和贷款/总负债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利润率呈负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和gdp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得出的结果可知,不良贷款不仅受微观因素影响,也受宏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受到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也和商业银行经营体制,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意识,信贷管理水平等息息相关。

2.国外研究现状:#8226;altman(1998)在企业是否破产的研究中建立了适用于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z一scoremodel),从而克服单变量模型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各种财务指标的缺点。此外,altman还建立了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z''''模型。1977年,altman、hadenman和narayanan对原始的z计分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第二代模型,即zeta模型,采用的7个财务指标为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的标准误差、利息保障倍数、股东权益/总资产、流动比率、普通股权益/总资本、企业规模。#8226;lan fu通过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的方式揭示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而预测不良贷款的管理是解决不良贷款的最好方式,他分析了不良贷款的状态得出不良贷款的成因主要是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意识,银行管理者对于高水平风险贷款缺乏全面的能力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时,更注重对不良贷款的实证分析。然而我国学者在研究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内、外因素来分别研究;二是从法律不健全的角度来研究;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内部管理。本文主要从典型商业银行之间的不良贷款横纵向比较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写出有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如下: 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1月23日,与导师电话、网络见面交流,确定论文题目。 2022年11月23日-2022年12月30日,与导师进行讨论,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1月20日-2022年4月15日,与导师交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22年4月15日-2022年5月30日,听取导师意见,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打印。2022年6月5日前,完成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5. 参考文献

[1]王寅.谁让银行背上不良贷款[j]. 中国报道,2014年5月.

[2]鲁淑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j]. 商,2014(15).

[3]华婧艺,黄晟.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j]. 商,2014(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