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发现其中的不足,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顺利转型,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外学者中,Smirlock曾对美国2700家银行进行研究;Maudos J.运用随机前沿成本法测度的效率值分析了西班牙银行业市场结构域绩效的关系。而在国内,孙文合利用杜邦模型对我们商业银行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师萍利用沃尔比重法对我国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方芳利用网络分析法,从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理论分析
应用前景:通过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以及盈利能力的分析,能够发现我国与国外的区别,找出原因,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与银行业国际发展趋势相适应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我国的商业银行
研究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模式分析
关键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
技术路线:借助spss软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客观地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实验方案:选取我国八家主要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它们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指标选取为12个较有代表性的指标:x1=人均利润,x2=资产总额,x3=资产收益率,x4=所有者权益,x5=资本收益率,x6=净利润总额,x7=净利息收入,x8=净利息收入占比,x9=职工人数,x10=营业净利率,x11=资产周转率,x12=净利息收益率,最后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主要以事后评价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可能会使公司过分地重视短期财务结果,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忽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网络分析法仅仅用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也存在严重的缺陷,无法量化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差距
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spss,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量纲对分析的影响,消除指标之间信息重叠对盈利能力综合评价的不良影响,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合理,在计算综合得分时,以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加权平均,能够体现出盈利能力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找上述八家商业银行2012年的年报,并从中找出相关数据,然后利用spss进行分析与统计,从而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的现状
预期进展:寒假期间学会熟练使用spss软件,以及找出上述八家商业银行2012年的年报,四月初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五月初完成最终定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