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我国当前存在的实体企业的“金融化”现象,近年来一部分上市企业开始增加金融投资,使其持有金融资产比例上升,企业利润中的金融收益所占比重也随之升高,并导致实体企业越来越重视金融市场的回报,出现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但一般都认为应该防止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虽然如今国内外学术界对金融化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将金融化和企业杠杆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仍相对较少。金融化总体上对企业杠杆率有非线性影响,在金融化较高和较低时提高了杠杆率,在中间区域降低了杠杆率。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大金融化的影响因子,分为资产金融化、收益金融化和金融投资率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并分不同产权性质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进而为我国实体企业的发展给出一定的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结合国内外已有文献研究,有观点认为金融资产配置和债务融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具有平衡企业财务杠杆的功能,同时,金融资产配置也会推动企业杠杆率上升。有观点认为金融化也可能会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这是因为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可给企业带来流动性,并提升盈利能力。另有观点金融化程度提高时,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以及留存收益都会相应增加,内部融资提高,外部融资需求降低,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随之相应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在各种理论的研究下,可以提出相关的假设:资产金融化对杠杆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变化的可能。收益金融化对杠杆率呈正相关。金融投资率对杠杆率呈负相关。
三、应用前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现代商业经济的核心组件,金融在微观层面给予了企业诸多的助益,而在宏观层面,金融亦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多数国内外学者亦采用“金融化”一词表述金融在现代商业经济中的地位与趋势。已有国内外大量研究是从企业金融化程度本身进行理论研究,针对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的影响的研究少有。而金融化总体上对企业杠杆率有非线性影响,在金融化较高和较低时提高了杠杆率,在中间区域降低了杠杆率。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大金融化的影响因子,分为资产金融化、收益金融化和金融投资率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并分不同产权性质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进而为我国实体企业的发展给出一定的建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通过在上交所提供的年报以及国泰安等其他数据库获得相关实体企业金融化和杠杆率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的影响,分别从不同产权性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将资产金融化、收益金融化和金融投资率同时作为自变量探究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为后续公司相关金融化和杠杆率等相关决策提供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综合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有关企业金融化、杠杆率的相关资料,对有关实体企业金融化和杠杆率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结合投资替代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新兴市场的融资歧视对企业金融化在理论上进行总结梳理,并提出相关假设构建研究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
(2)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对有关实体企业金融化和杠杆率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国泰安、RESET等数据库搜集数据,利用Stata等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二、技术路线:(见附件)
三、实验方案:
本研究选取2014至2018年上市公司制造业为样本数据,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运用Stata和SPSS等先关统计软件进行检验,通过描述性分析等进行相关的定性分析。所设模型及变量定义如下:
变量名称 | 变量 | 名称 | 定义 |
被解释变量 | Levb | 杠杆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
解释变量 | Jrh | 资产金融化 | 金融资产/总资产 |
Jrs | 收益金融化 | 金融收益/总利润 | |
| Fin | 金融投资率 | 投资支出的现金/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
控制变量 | Size | 公司规模 | Ln总资产 |
Lip |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
State | 产权性质 | 虚拟变量,上市公司为国有控股时,State=1,否则State=0 | |
Fata | 有形资产占比 | 固定资产/总资产 | |
Roa | 利润率 | 息税前利润*2/(期初总资产 期末总资产) | |
Pec | 公司独特性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四、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估计,作为一个毕业设计不需要任何额外经费,在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技术可行性:通过学校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查阅,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图书馆有大量书籍可以查阅借鉴。熟悉Stata等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相关论文撰写。
(三)应用可行性:本文主要针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的影响进行探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提出相关实用性建议。
4. 研究创新点
一、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文在实体金融化指标的衡量上打破了众多学者将企业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作为衡量制造业等实业金融化的指标这一单一的模式,同时考虑到了金融收益和金融投资率,将资产金融化、收益金融化和金融投资率同时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从金融资产和金融收益这两个维度考察其对于企业杠杆的影响,扩大了实体金融化的内涵,丰富了研究视角。
(2)在研究内容上,为了体现不同产权性质制造业等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本文将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产权性质的划分,分别对国有性质以及民营企业进行了分类研究,这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在面临实体金融化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对策,以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一)查阅相关文献并导师沟通选题,明确选题的意义和优缺点,对有关实体企业金融化和杠杆率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的研究进度,提出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的思路,最终确定所研究的课题和研究目的。
(二)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明确国内外研究成果。熟悉stata等相关统计软件,为后续数据处理做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