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金融改革的大环境下发展迅猛。其中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提高金融普惠性,促进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谢平,2012)。其被赋予着金融创新、普惠金融、金融脱媒等众多意义,这种新的信贷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有1021家网络借贷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超过8万亿元。
然而多次诈骗、跑路等违约行为的发生将p2p网贷平台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金融监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网贷平台风险,利率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变量。对投资者而言,利率代表着其收益率;对于借款者而言,利率影响着他们的借贷成本。因此研究网贷平台利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仅通过理论分析无法得出网贷利率与风险的关系的确切结论,因为网贷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传统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分析p2p模式下利率对风险的反映。在信用评级不完善的网贷平台上,投资者往往通过了解借款人基本信息来判断借款人是否值得信赖。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探讨,已有研究表明借款人的特征信息对借贷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研究拟着重探究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p2p市场下,借款人特征信息是否对利率对违约风险的反映作用产生了抑制,针对特征信息这一重要因素分析其对违约率反映的影响情况,进一步深化现有的对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1 文献阅读法
通过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对p2p网络信贷的理论基础、利率与风险的关系以及网贷平台上的信息对借贷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国内外代表文献进行阅读和系统梳理,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运营模式、风险评估等问题上,较少研究借贷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前人已论证投资偏好存在性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分析借款人特征信息是否影响了利率对违约风险的反映能力,进一步深化现有的对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促进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适应金融创新的趋势。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