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2008 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 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将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0.5个百分点,而在这仅一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扩大至1.1倍,贷款下限扩大至0.7倍。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1986年9月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温州市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城市至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年间,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从未停止,并不断被推进。而对于我国长期以来以存贷款利率差作为利润来源的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竞争压力进一步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差,给商业银行的业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利率风险加大。
在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和利差收入日趋变少的情况下,银行积极地寻求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传统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式是资产负债管理法,即表内调整法,但由于其受限制多、调整欠灵活且复杂,因而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需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1.1清楚理解利率衍生工具含义并了解其基本种类;
1.2清楚了解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对其运用情况;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为辅。
1.1规范分析方法
4. 研究创新点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而很少有专门针对金融衍生工具中的利率衍生工具的研究,而在针对利率衍生工具的研究中,又多集中于利率衍生工具与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研究者们可以获得更多优质、完整和详细的数据报告资料,这就促进了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利率衍生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但是目前为止,国内从实证方面对利率衍生工具进行研究的论文仍很少,而本文立足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模型来研究利率衍生工具运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任务名称 | 时 间 |
理论知识储备 | 2014.12.012014.12.15 |
收集、查找、整理数据 | 2014.12.182015.12.31 |
分析数据,描述分析 | 2015.01.102015.01.17 |
建立模型,实证分析 | 2015.01.182015.01.31 |
完成中期检查材料 | 2015.03.012015.03.10 |
完善模型 | 2015.03.112015.03.14 |
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 2015.03.152015.04.20 |
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 | 2015.04.222015.05.10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