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以及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政策的落实,也证实了国家对P2P网络信贷监管的重视。而网络信贷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与其风险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P2P网络信贷风险中影响比较直接的是信用风险。 此次研究的意义为,通过网络信贷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合理化建议,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形成提供新思路。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 P2P网络信贷最早出现在英美国家,建立在美国的Prosper是第一家应运而生的P2P网络信贷平台。随后在英美等国家,P2P网络信贷迅速风靡起来,发展也日渐成熟。在这个时候,P2P网络信贷模式才进入到我国的金融体系。所以无论是对网络信贷信用风险研究还是监管政策研究以及实践,英美等国都走在我们前面。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大大提高了P2P网络信贷的风险,国外的监管体制一方面使借贷双方的利益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Chapman(2014)所持的观点是,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借贷过程中,从而使得借贷双方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在交易中,贷款人虽然可以获得高额的报酬,但是收不回本金和利息却成为了他们必须面临的风险。和Chapman观点类似的是GAO,他曾向美国国会提交一系列报告中,并且明确指出,高收益也就等同于要面临高风险,借款人没有向贷款人提供抵押,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贷款人就无法直接使用对自己贷款的追索权,只能通过网络信贷平台追回贷款。Freedman和Jin(2011)在对 Prosper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P2P行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与以上观点相悖的是,Karl R.Lang(2002)在调查后发现,为了保护贷款人的权益,很多网贷平台通过风险储备金制度将一部分风险转嫁到平台自身,同时Lin(2013)也指出,大量样本分析表明,社交网络对降低借贷利率和借贷为违约率有正面促进作用。 虽然受到质疑,但是笔者认为Karl R.Lang和Lin的观点都比较片面。首先Karl R.Lang指出大部分P2P平台采用风险储备金制度,但是仍有不少平台并未采取措施,这表明了风险储备金制度只是由P2P平台自发制定的,且仅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并没有强制性规定;此外,Lin认为的降低违约率其实是与私人借贷做比较,相对于银行信贷,网络信贷仍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所以即便英美的监管体系较为完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依旧是P2P网络信贷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国内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法制经济,所以我国P2P网络信贷不仅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还在法律法规、监管及信贷体系等方面有所缺失。国内大多数学者也大都针对这几点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但是不同的学者的侧重点都有所差异。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法律的不健全是产生P2P网络信贷风险的根本原因。刘卓(2015)认为应当将P2P网络信贷界定为民间借贷,但根据民间借贷的利率的限额标准,即低于银行同类贷款的四倍,实际上很多P2P网络信贷为了吸引投资者,提供了额外奖励,其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利率上限的,故周礼贤(2016)认为,不能把它定义为金融机构。同时,芈鑫在2013年就曾提出,虽然从表面上来看,P2P网络信贷平台是民间借贷的中介机构,但是金融理财服务才是其本质,所以P2P网络信贷平台只能算作是准金融机构。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法律没有给P2P网络信贷一个合适界定。姚风华认为信息不对称是P2P网络信贷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她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贷款人获得的信息有限,且真伪难辨,故使他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关于网络信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芮琳琳和王英姿(2014)等学者都做出了详细的讲解。他们认为,我国P2P网络信贷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网络信贷体系,因此其优势的发挥就受到很大局限性。同时,P2P网络信贷的征信系统也不够完善,大大提高了信用风险。 关于信用风险,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信用风险是基于道德层面的使授信人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对于网络信贷平台的信用到底起的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还存在一些争议。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网络借贷的虚拟性容易产生欺诈行为,缺少信息的揭露以及交易记录、贷款审核的懈怠和虚拟的网络环境使洗钱行为层出不穷。而谢平(2014)认为,从大数据来看,长时期积累的信用记录和普惠金融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第三种即为李钧(2013)研究表明的,信用与坏账率指标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宋鹏程、吴志国、Melissa Guzy(2013)随即提出反对意见,他们指出坏账率有不同计算方法,P2P平台在计算坏账率指标时总是选择相对有利的计算方式,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分歧,实际上是目前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关于如何降低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学者们各抒己见。沈嘉明和胡冠午认为,建立健全市场征信体系,创新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改善 P2P 利率定价等手段都十分有必要。作为补充,高健细化了内部管理方法,从流程入手进行管理。他提出,应当从贷前、贷中和贷后进行审查。首先贷前信用风险审核,例如从身份识别系统、征信系统、大数据、第三方校验平台等方面进行审查;贷中信用风险管理,即从客户群体结构变化情况、逾期客户占比两个角度审查;贷后信用风险管理,借款人提供用款证明,追踪借款用途。 总体而言,目前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体系。此外,关于如果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大多数建议,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措施以及实施规范。所以如何有效地评估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通过分析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提出具体的规范措施将是此次论文的重点。 参考文献: [1]Chapman,The Misregulation og Person-t-Person Lending,University of Califnia,Davis,2011.(45U.C.D.L.Rev.445 2011-2012)PP.529.2.Paul Slattery,Square pages n a Pound HoleSEC Regulation,Vol.30,2013(30 Yale J.on Reg.233 2014) [2]FreedmanJin,S.C. Gleisner,F.Electronic marketplacesintermedi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online P2P lending marketplace[D].W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Frankft.2011 [3]Karl R.Lang. The imptance of infmal finance in UNIDO,2002. [4]Lin. Do Social Netwks Solve Infmation Problems f Peer-to-Peer Lending? Evidence Prosper.com[J]. NET Institute Wking Paper, No.08-43, 2013 [5]姚风华.浅析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J].赤子.2015.04:238 [6]刘文雅,晏钢.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研究[J].北方经济.2011(7)90-92 [7]芮琳琳,王英姿.P2P网络信贷风险及其监管分析[J].经贸实践.2014174-175 [8]徐文波.P2P网络信贷平台风险及其评估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9]刘卓. P2P小额信贷公司风险[D]. 华东理工大学.2015. [10]周礼贤.P2P网络借货平台的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4. [11]芈鑫.P2P网络信贷平台资金安全法律监督[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127-129 [12]陈辉.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在线.2014:86-87. [13]吴晓光,王振.浅析P2P网络信贷平台发展特点与风险防范[J].法制博览.2012.01(下):51-52 [14]谢平.P2P 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华东理工大学,2014 [15]李钧.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规范化管理以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为例[J].电子商务2013,(5)71-73 [16]宋鹏程,吴志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 P2P 信贷为例[J].商情,2013 (32) 15-15. [17]Melissa Guzy. Peer-to-Peer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Surviving After Dodd-Frank. Nth Carolina School Banking Institute Journal, Vol.15(2001), pp.139 [18]任孟磊.P2P网络信贷平台风险管理现状研究以丁丁贷为例[D].山东财经大学.2015. [19]唐艺军,葛世星.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控制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5.10.总第462期:64-53 [20]沈嘉明,胡冠午.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控制探讨[J].金融观察.201459-60 [21]刘继兵,夏玲.发达国家P2P网络信贷监管的比较分析[J].武汉金融.201412-13 [22]高健.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管控研究以人人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3]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07). [24]胡涛.民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及规范化发展路径研究机[J].中国证券期货.2013 [25]赵乐峰.P2P网络借货融资可得性分析河[D].北经贸大学.2013. [26]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7]王会娟.P2P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5(1)45-46. [28]郭宇航.P2P网贷的发展路径[J].载证券市场周刊.2013(32). [29]王紫薇,袁中华,钟蠢.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一基于拍拍贷、宜农贷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2(02) [30]冯军政,陈英英.P2P 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 (5) 56-59. [31]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 (31) 119-120. [32] Riza Emekter,Yanbin Tu,Benjamas Jirasakuldech Min Lu.Evaluating credit riskloan perfmance in online Peer-to-Peer(P2P)lending[J].Applied Economics,201552-70 三、应用前景 1、为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形成提供新思路 2、为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管控提供具体解决办法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1、选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并对我国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通过总结分析,提供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内容 1、引言:介绍P2P网络发展背景及研究目的; 2、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罗列以及归纳总结; 3、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列举现在常用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并通过对比选择出最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 4、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选取合适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衡量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 5、总结与展望:根据分析结果提供合理化建议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 1、应该怎样衡量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 2、哪些因素影响了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 3、如何对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进行监管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先收集有关p2p网络信贷风险的文献,再通过建立logit模型,研究信用值、有无银行逾期行为、教育程度、收入、性别、网贷利率、网贷额度、网贷期限、成功借款次数对逾期行为的影响,对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管控的建议。
4. 研究创新点
1、选题符合时代特征,基于时事热点。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前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体系,关于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大多数建议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措施以及实施规范。所以此次研究将对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更具体的建议。 |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选题:2016年12月20日前完成; 2、开题:2017年1月14日前完成; 3、中期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数据资料的收集,包括问卷设计、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等内容,并在自查的基础上,填写中期检查表,网上提交中期检查材料(包括调查问卷、调查数据等附件资料),2017年3月13日前完成; 4、论文草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草稿,网上提交论文草稿,2017年4月24日前完成; 5、论文定稿:在指导教师下完成答辩前论文定稿,网上提交论文定稿,2017年5月10前完成; 6、论文答辩:2017年5月17日至5月19日期间; 7、论文终稿:论文答辩后,根据答辩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形成论文终稿,网上提交论文终稿,2017年5月26日前完成。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