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21世纪以来,外汇市场价格汇率,与资本市场价格股价在中国均经历了数次改革变动。在2005年9月推行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的政策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股价的决定权。当年的6月21日起,汇率制度转化成为浮动汇率制,且具有单一而有管理的特色,市场供求不完全作为定价基础,中央银行对此进行调节时参考一篮子货币。毫无疑问,2005年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人民币逐步升值,中国股价也开始大幅增长。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的举措为汇率与股价在中国的互通作用提供了现实保证。尔后的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经济,中国也遭受重挫,沪深指数迎来逐步崩盘局面,人民币虽然依旧升值,但显然幅度已大大放慢。不得不提的还有2015的八一一汇改,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了诸多内容的改革,其中包含了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报价方式,这一政策的变动促使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的不断趋于灵活性与市场性,当期汇市的供求关系愈发明显的体现在汇率价格中。 发展至此,人民币汇率已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着眼于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往主要靠内生逻辑判断运行的特征正在转变,国际市场对其施加的影响逐步凸显。因此,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影响的讨论在理论界的研究中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课题,在当代政策制定等实践层面同样值得探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近年学术文献中,大量著作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与前提下就汇率与股票价格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限定前提、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性结论,但初步框架和探索方向已然逐渐清晰。本章节即对相关课题的代表性论文著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 (一)国外研究现状 |
关于股价与汇率相关关系的初步探究,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于1980年,Dnbusch和Fisher(1980)提出传统研究汇率股价关联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流量导向模型(flow-iented models)。三年后,Branson和Frankel(1983)提出存量导向模型(Stock-iented models)。两大传统理论都主张二者为单向因果关系,其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经常账户,主张汇率变化影响实体经济中企业的盈利和利润,进而使该国国际贸易收支水平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发生变化,因此,最终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后者则着眼于资本与金融账户,认为若股价上升将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促使外国投资者卖出外币来买入本币,从而导致本币升值。而后,Branson 和Henderson(1985)的资产组合方法深化了流量导向模型,作者观点认为,投资者偏好于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当本币升值,投资者倾向增持更多的本国资产,从而引起本币资产需求上升,最终推动股票价格上升。对于两者传递的相关深层机理,Hibiki与Koyama(2011)认为,对于汇率引导股价的机制,利率传导是重要渠道之一。除此之外,至于股价影响汇率的影响途径,Tsai( 2012) 发表文献提出投资界的投资组合变动为其中间媒介。
至于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方面,早期文献大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临近21世纪方出现研究新兴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动态关联的作品。其次,年度数据、月度数据、日度数据都为文献数据选取的三种维度。至于研究方式,相关文献经常采用相关分析、构建VAR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变量的选取方面,对于股价,有些学者选择采用股票收盘价,另一部分则偏好股票收益率;而汇率既可以用实际汇率,也可以考虑名义汇率,甚至把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当作研究的中介量。可见,国外学者对该课题的分析探索已然成熟。总览各类文献,不同学者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 首先,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汇率与股价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对亚洲国家的研究方面,Granger、Huang和Yang等(2000)收集了日本、泰国等亚洲九个国家与地区从1986年1月3日到1997年12月14日的日度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结论:台湾、马来西亚等亚洲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汇率与股价正影响较强。对于西方国家,Daniel Stavarek(2004)探讨的是欧盟八国及美国市场上外汇与股票价格关联,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70-2003,尝试将1992年人为设定成一个分割点,最终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无论是长期或者短期二者都显示正向关系,且前阶段比后阶段反应更加明显。 同样,另有著作施加不同的国家环境与时期研究认为两个变量存在负向变动关系。例如Ajayi,Mougoue(1996)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协整检验对1985-1991年八个发达国家的逐日数据探索汇率与股价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短期内,股票价格将对本币币值产生负面效应,而无论是长期或者短期都存在汇率向股价的负向相关关系。对于中国市场而言,Wei等(2008)的文献引入汇率预期的维度概念,利用MGARCH 模型研究未预期到的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对于我国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结论指出:美元与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股票价格都分别存在负相关,且具有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 除此以外,依然不乏学者得出汇率与股票价格无显著关系的结论。Frank, Young(1972)作为第一位对股价与汇率的关系进行探究的学者,对于所采用的六种不同的汇率与股价关系数据只使用简单的回归与相关性分析方法,最终结论主张二者关系不显著。Abdulnasser和Edurado(2005)以1997年全年数据研究东亚金融风暴对于东南亚四国的汇率及股价影响效应,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认为,危机进行阶段中该四国的外汇与股票市场之间关联度为零。类似的还有Pan等(2007)利用东亚七国数据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人民币汇率的两次改革之前,我国实施的汇率制度长期与美元挂钩,市场化与灵活性极低,受到货币当局的严格把控,且股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研究汇率与股价关联性并无现实意义,关于相关性的研究课题在学术界的研究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状态。正如陈然方(1999)所提出的看法,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关联度极低,这一现象归咎于当时扭曲的股价形成机制与不成熟的汇率制度。但随着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的重大政策变动后,金融市场化层层深入,国内学界逐渐涌现大量优秀作品探讨中国国情下的汇率股价问题,与国外研究相似,大多着眼于理论与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兼而有之。
从2005年往后,国内学术界开始出现把股权分置改革与2005年7月21日实施的汇率改革作为时间分界的文献研究。刘维奇,董晨昱(2008)以2005年汇率改革划分时间区间,经过实证探究得出结论:未改革阶段中汇率与上证综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但协整关系并不显著;而在改革后,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元汇率体现为显著负相关与协整关系并存,短期内汇率对股指单向有明显波动效应。罗蓬艳(2008)将时间轴加上股权分置改革与汇改两道限定成为三段采用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整个研究区间均有由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单向相关关系,但只有汇率改革后的时间段内短期汇率上涨导致资本瞬间流入,展现为短期的正向动态关联,但长远看并不存在平衡关联。李泽广,高明生(2007)只关注研究汇改后两年内的中国市场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证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股票价格之间具有持续双向作用。在此期间尤其创新的是,张兵、封思贤、李心丹和汪慧建(2008)率先尝试划分股票市场的不同行业,分别研究汇率对其效应影响,实施稳健性分析对各个模块如金融、房地产、有色金属等的数据资料,结论表明:时间跨度较远时汇率对股票价格有单向作用,时间跨度较短时两者相互作用。 汇改后的三年过去,全球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挫,中国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外汇市场利率市场股票市场皆经历重大变故。由此,国内金融界内再次掀起探讨二者关系变化的热潮。张祖国和罗文波(2009)研究了在此经济冰冻期间股票收益率与外汇市场价格之间的关联,作者主张,长远观察,两大变量表现出负面效应作用。宋琴(2010)则关注于突发事件如美国次贷危机对中日汇率与股价关联度造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由突发事件引起汇率,建立ARCH模型后发现,经济萧条之前二者有显著关联,同时易被不对称信息影响造成长期波动;而在危机后,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无关联,此期间多种风险问题展露无遗,从而抵消外汇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部分冲击,投资者风险由此降低。刘莉和万解秋(2011)独创性的采用阈值误差修正模型及滚动时间窗口技术分析此次全球次贷危机前后股价与汇率关系的差异,在时间标杆之前,两个变量无明显协整关系;而发生危机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价格变动表现出长期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外汇对于股票的效应相对更加明显。与此结论截然相反的是贺文龙(2013)的观点,作者设置了只关注2005 年7 月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数据这一限定,用金融危机划分出两个时间阶段,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一系列方法后结果表明:次贷危机前,中国外汇与股票市场价格显示出良好的协整关系,但在第二阶段时二者的关联度被破坏。 总览众多有关汇率与股价关系的中外文献著作与理论资料,总体而言,学术界的探索均出发于理论研究,发展于实证研究,研究重心正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并结合大量计量经济学相关模型与方法。发展初期,研究大多止步于两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关性分析,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多样化完善,方出现愈来愈多的学者尝试运用新的方法与模型如多元GARCH 模型探索二者的长远趋势与相互作用,关注于两要素的动态关系,其整体研究已然进入更加精确的成熟阶段。对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文献中模型的选取和所得结论均各有特点,结论与看法不一,尚未达成一致的见解。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的股票价格和汇率的变动依旧在继续,彼此的关联性依然值得我们探索研究。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可见不同国家地区学者对股票市场汇率市场价格的关联分析结果并不一样,两因素影响方向、正负方向和渠道众说纷纭,原因可能在于众多学者的论述基于不同的限定条件、地区差异、时间样本以及政策的影响。由此,本文尝试在近十年新的政策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大环境下,将经验分析、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结合起来,利用最新的市场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更加具有时效性的分析。 二、研究内容 首先,笔者较为清晰地简略介绍了课题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时代背景资料,阐述了历年来的政策变革历程,为后续的理论实践分析铺路。 稍后,对于后续实证所采用的理论VAR模型的作用构造以及各种检验例如格兰杰检验脉冲函数的机理进行分析,使得案例实践部分的陈述愈发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在核心的实证环节,依次做了数据选取与统计性描述、实证建模与检验,详细阐明与描述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并结合上一部分的理论针对我国国情详细分析了过程及其探索结果。 最后是结论的整合梳理并回顾论文课题的局限性,发掘未来可能的学术新思路。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在理论分析方面,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分析结果需要进行尽可能完善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个人的创新思路,从而更有说服力的延续出后文的具体实证分析。 第二,在实证研究方面需恰当精细的选取时间区间,在搜集数据时要做到真实可靠,以此保证模型检验的准确详实。 |
第三,计量方法的选取需慎重考虑,平稳性检验之后建立VAR模型,进行模型严格性检验,利用格兰杰检验得出二者相关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对于股价汇率关系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对结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需要重点了解各类计量方法在关联度分析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对实时市场价格趋势与变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保障课题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时效性。 (二)定性分析法 总结国内外文献对于二者相关关系研究的方法,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票价值的密切关系。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用多方文献材料,结合现实状况,对现阶段的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提供了感性的认知,这一方法始终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 (三)定量分析法 收集上证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区间内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对股票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分类的股价建立模型,并检验模型是否可以准确估计股价的走势。定量分析作为研究的主体部分,将结合统计与计量的方法,对股票价值与汇率的相关关系作出更加科学的分析。 二、技术路线
课题方案设计 文献搜集 股价与汇率数据搜集 理论分析 建立VAR模型 实证检验 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毫无疑问,现存的大量相关研究给予后人诸多启发,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本文就此些方面进行改善创新。 就基础理论而言,目前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度相对弱于实证研究,且多停滞于国外传统理论,未能有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就此基础上进行更加完善系统的理论陈述与梳理,为实证分析铺路。 对于实证研究,笔者主张学术界不应脱离现实,为研究而研究只能得出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国情与国际形势,尝试有机的将国外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国的环境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对于近年发生的数次重大变革,可以将其纳入研究框架内,进行事件前后不同阶段的汇率与股价关系程度的对比探究,跟紧现实政策发展的脚步。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国政府引导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指明了改革方向,具有重大实践性意义。 另外,历年多数学者止步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关系紧密程度与数据分析,未能深入要素本质考察二者的传导渠道及机制。在此方面,本文旨在突破大部分文章重点在于定性阐述的局限,结合具体实证数据,进一步开拓定量研究的方向。 |
值得注意的是,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大多研究者只单一研究二者变量的关系,模型建立未完全考虑其他因素。笔者意将将样本区间定为近十年,插入利率与美国股价指数的新变量,对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关联机制做严密的分析并分析个中缘由。由于近十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不断的改革发展,金融开放程度有了一定的变化,研究特殊金融环境下两类市场间的互动规律具有典型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12.1-2016.12.20:做前期准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资料,与老师沟通后确定选题并且完成申报课题。 2016.12.20-2017. 01.14: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7.1.14-2017.3.31:撰写论文,提交中期检查表。 2017.3.31-2017.4.24:做后期准备工作,将书面资料进行整合,提交论文草稿,根据指导老师评阅意见修改。 2017.4.24-2017.5.10:修改完善草稿,完成最终的定稿,提交论文定稿。 2017.5.17左右:论文答辩。 2017.5.26之前:提交论文终稿。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