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的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如何配置家庭金融资产已经成为家庭金融领域的焦点。金融市场的制度和结构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日渐增多,投资和理财途径的增加,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家庭逐渐开始转换资产的结构,提升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中比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资产配置的变化,一系列的问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选择机制是什么、不同的家庭老龄人口在金融资产配置有什么差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都是家庭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我国家庭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短,研究多基于宏观调查数据或者局部调查数据,数据缺乏代表性、权威性,数据的缺乏限制了我国家庭金融研究的发展。直到2011年西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家庭金融研究所,抽样调查了全国8438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这才为我国家庭金融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而在西方国家,家庭金融研究已经具备了较成熟的实证研究基础。
(1)研究目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
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本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明确论文任务,搜集资料:2 月 22 日 ~ 3 月 5 日;
(2)搜集资料确定论文大纲:3 月 6 日 ~ 3 月 13 日;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我国对于家庭金融的数据调查较少,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才陆续展开这一方面的研究。
张学勇(2010)利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得出了家庭金融资产持有的结构会受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高低等作用影响的结论,而且他认为,相对来说低风险投资往往受到年龄结构中偏小的老年群体喜爱。黄丽霞(2011)利用省际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表明,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王向楠、孙祁祥等(2013)等通过微观收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的渐长会刺激家庭金融资产的规划,尤其是寿险资产。李雅君(2015)分析了风险厌恶程度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关系,发现风险厌恶程度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分散程度呈负相关。
[1]罗子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6):59-6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