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选题背景
1.1.1研究背景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与虚体经济联结的纽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者源源不断地动力,可以说是经济这样庞大机器的动力之源,金融体系就是将燃油输送给“发动机”的管路,只有状况良好的输送管路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因此金融其发展的程度很大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2004年至2016年,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村工作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正是集货币和信用与一身的金融问题(duong izumida,2002;白芹先等,2009),包括了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多方面因素。银监会公布的《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截止 2013 年末,我国平均每万名农民所拥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仅为 2 个,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机构网点≤1)的乡镇有 10845个,占全国总量的 35%;全国有 2642个乡镇未设任何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在这 2642个乡镇当中,有 1996个乡镇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占总数的 75.8%。另据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 2013年底,全国尚有 1341个乡镇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这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制度安排已经无法短期内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分散化金融需求。而且还存在着诸如金融机构自身内部管理机制混乱,管理水平低、正规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变得日益迫切,这与当前政府所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目标是相一致的,促进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金融的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农村金融供给活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农村金融资产的生产效率,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1.2选题意义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长期以来被认定为“黑色金融”、“地下金融”,政府监管部门长期对其采取的是打压抑制的政策,而这样的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必须尽快调整现行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基于上述的背景以及非正规金融具有的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困难农户度过生活中的难关等方面,正规金融无法比拟的的优势,以及在贷款对象和还款约束机制上的独有优势,因此正确认识和发挥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者,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更加的活跃,带来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还可以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效率。对于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更有力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问题解决思路,减少地方金融风险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就依据这一主线,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对于全面、深入认识和推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良性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导论
1.1选题背景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意义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5年1月12日——1月18日前,确定选题;
2015年3月1日前,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提交提纲初稿;文献阅读,提交提纲定稿;
2014年3月3日前,上传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李格勒.论内蒙古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与村镇银行建立连接的可行性分析[j]. 北方经济. 2013(18).
[2] 钱水土,陆会.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户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温州农村地区的调查分析[j]. 金融研究. 2008(10).
[3] 陈晓萱.非正规金融对青海省农村地区经济的影响[j]. 经济导刊. 2011(0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