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发展等不同阶段,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日趋完善。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包括主板、中小板、三板和创业板等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其中,新三板市场是在主板和二板市场之外,以证券公司为中介,通过场外电子柜台交易为典型交易方式,专门为处于起步期的高潜力型企业提供融资和退出渠道,同时又为风险资本提供股权并购、转让等退出方式的新型资本市场,对于规模小、风险大、融资难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是按照#8220;理论综述一结果分析-提出对策#8221;的思路来逐步展开的,按照逻辑思路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的涵义与作用以及加强新三板市场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切入正文;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即有利于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形成;有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有利于增加直接融资,改善融资结构;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我国高科技发展。
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的现状,即制度逐渐完善,但整体规模小,仍处于萌芽状态,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新三板市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新三板市场健康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学术界对于新三板市场都有大量丰富研究。
如陆涣(2013)研究了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融资效果,发现虽然新三板市场的交易量日益庞大,但是整体的市场流动性还是相对较弱,市场活跃程度亟待提高,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融资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并没有促进投资人对于企业价值的认同。
挂牌企业在新三板中的融资互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1)文献研究:本文主要利用中国期刊网和学校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查阅了新三板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学者们关注新三板市场的哪些方面和新三板市场研究动态,以及发现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与空缺,找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明确研究方向。
(2)实际调查:作者走访相关部门,收集并录入大量公开披露的市场信息,为实证研究部分准备好充足和科学的样本数据; (3)最后将新三板市场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利用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分类讨论等系统化的研究手段,具体分析中小型企业挂牌新三板后的实际效果,并从市场主体、交易机制、监管机制等诸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新三板市场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5. 参考文献
[1]纪路,陈忠伟.市场微观结构及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0,(9). [2]陈一勤.从NASDAQ看中国做市商制度的建立[J]. 金融研究,2000,(2). [3]邹熹.我国证券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的障碍与风险[J]. 财经论坛,2005,(3). [4]陈红艳,许长新.国内外做市商风险成因的研究观点综述[J]. 经济纵横,2005,(9). [5]谢红芹,孙艳芳.论做市场制度[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 [6]曹勇.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J]. 国际金融研究,2006,(4). [7]李宗怡.试析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做市制度的引入[J]. 改革与战略,2006,(7). [8]李学峰.国际资本市场中做市制度的运行体制[J]. 济南金融,2014,(12). [9]李学峰.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做市制度:功能、影响与趋势研究[J]. 华南金融研究,2007,(3). [10]许梦宁.引入做市商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J]. 消费导刊,2007,(4). [11]肖雄伟.论我国做市商制度的风险管理[J]. 经济金融观察,2013,(6). [12]孙晓玲.关于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冷思考[J]. 改革与战略,2008,(9). [13]刘阳,陈鹏.对我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183;下旬刊,2014,(11). [14]郭卫峰,徐永胜.做市商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发展趋势[J]. 产权导刊,2009,(11). [15]中国证券业协会#183;证券基础知识[M]. 北京: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2009. [16]中国证券业协会#183;证券业交易[M]. 北京: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2010 [17]巴曙松.新三板市场与结构调整(《直接新三板序言》).2010. [18] 杜恩斌. 新三板扩容的风险分析及防范[D]. 华东政法大学,2012. [19] 陆泱.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融资效果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2013. [20] 吕诗春. 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 湘潭大学,2012. [21] S. Ghon Rhee, Feng Wu, Anything wrong with breaking a buck?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NASDAQ''s $1 minimum bid price maintenance criterion [J].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12, 15 [22] 周茂清, 尹中立. #8220;新三板#8221;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 02. [23] 张繰, 史明.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思考--关于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探讨[J]. 企业经济, 2011, 10. [24] Benjamin M. Blau, Bonnie F. Van Ness, Robert A. Van Ness, Information in short selling: Comparing Nasdaq and the NYSE [J].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 20(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