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67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大力推广和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度不断加深,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等现象正逐步边缘化银行中介功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受到替代,并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危险,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探索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时代的银行发展战略,如何减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巨大冲击是其必将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其具有的特点,结合我国国内现状,重点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冲击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法。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出发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优劣势,针对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明确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确定研究内容,表明选题研究目的,并制定研究计划。第二部分,引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从其发展过程与发展模式深刻了解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行总结。第三部分,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分析。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不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分别对三种业务模式展开论述。第四部分,由于遭到互联网冲击进而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劣势所在2、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国内研究现状
谢平和邹传伟(2012)年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邱勋(2013)以支付宝公司的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短期内吸纳了巨量的活期资金为例,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显著冲击。宫晓林(2013)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得出结论,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短期内不会动摇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但从长远来说商业银行应大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获得新的发展。于宏凯(2014)与宫晓林持有类似观点,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现代金融业的融合、创新与发展,互联网金融借助其优势,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金融消费方式。姜兆辉(2017)从积极方面指出处在特定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应抓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搜集互联网金融相关资料,分别论述其发展过程、发展模式和特点,分析其本身对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及发生的变化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