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17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Mckinnon(麦金农),Show(肖)和Fry(弗莱)等人对当时的新兴经济体中大多数存在所谓的资本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全以及资源扭曲配置和政府直接干预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和自由化次序理论。他们的理论认为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存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发展被抑制的问题,因此希望能够通过深化改革,突破限制金融发展的围栏,让金融可以按照市场的力量实现自由并且有次序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的上升,社会的稳定,也即减少当局的干预重新确立市场机制的作用。
金融自由化我们也可以称其金融深化,与抑制相对应。这一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对金融进行较为深入的改革,而要对其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式则是逐步削减货币当局市场的直接管制和市场的限制,使其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浮动。因而这一理论得到了包括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美、英、德、法等国家相继在70-80年代逐步进行市场化的试运行;而在随后的80-90年代,韩国、印度及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接踵而至,逐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可以获得对于其经营的产品的所谓的自主定价权,因而对市场中的资源进行了合理优化的配置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前进。但同时,利率市场化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危机。因此,银行业对于自身的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风险的识别与把控、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其对利率市场化的态度和应对措施,也将影响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不发也在1993年开展起来,经历风雨20年的发展,我国逐步放开了对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最终在2012年使其自由浮动,由市场力量决定,而后进一步推进对存款利率的管制的放松,从2012年其也相继地对其基准水平不断提高,且动作频繁,至2017年上半年先后调整了好几次,使得我国的存款利率水平的政府干预逐渐缩小,市场力量不断壮大,为最终实现目标做好铺垫工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世贸组织对我国金融业5年保护期结束后,我国的进入市场将暴露在世界金融资本流动的浪潮之中,即有利也有弊,究竟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会给出于发展初期的我国银行体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银行运行的资产负债水平、资本充足水平以及不良贷款水平和存贷比率等指标产生何种变动,这就要求我国的一囊也要在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等多重角度,作出相应的改变来应对这一大环境的变动,从而趋利避害,合理地运用市场化带来的资源优势。那么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如何把握市场化带来的机遇,提高自身的实力水平,又该如何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化危为安,这是我们银行业工作者将要面临和解决的主要问题。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1.引言 2.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世界各国曾经掀起一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热潮,成功的国家不少,而失败的国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都是对理论的实践。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中,有的是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理论,如弗里德曼(1962)、凯恩斯理论,有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成果,著名的麦金农和肖(1973)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 凯恩斯主义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理论成立的隐含假设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按照凯恩斯(1936)的利率理论,利率是调整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变量,利率高低对于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率对经济作用的机制是:利率对货币的供求其决定作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导致利率变动,利率变动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改变储蓄的报酬,进而影响总支出,最后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凯恩斯把经济的萧条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利率是连接货币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纽带,因而利率可用作启动经济的杠杆,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扩大货币供给的政策效应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投资水平上升,消费水平上升→总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复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一 撰写方案 1、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形成文献综述并撰写开题报告; 2、根据国外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启示,通过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最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