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金融自2011年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至今有六年之久。
随着电商企业、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和冲击,各大商业银行也已逐渐步入互联网金融阶段,并不断创新,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也开始逐步增回。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在经营管理方面做出自身的调整后,结果如何,是否全面分析了当下的经济现状和发展形势,并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做出相应的举措,寻找未来的新方向、新思路、新对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的现状和对应举措; 2.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意义; 3. 江苏银行XY支行在互联网金融下的对应措施; 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slavin(2007)指出p2p网络借贷在美国和英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除了储蓄和投资之外的另一种选择;castillo and walden(2007)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同时,风险也在增加;gleisner and berger(2008)着重分析了互联网即溶的借贷模式;mattila and hanin(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代表一个崭新的工具,一个信息处理技术带来的全新商业模式。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自2011年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后,第三方才正式步入正规。
谢平(2012)和邹传伟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它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模式和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不同,属于区别于二者的第三种模式;邱峰(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目前尚不能对庞大的银行系统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二者可以保持合作,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王硕、李强(2015)立足客户群体分析互联网金融群体行为,互联网金融属于#8220;长尾#8221;群体,彻底颠覆银行#8220;二八#8221;法则,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转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章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互联网金融过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第三部分探究互联网金融对江苏银行的影响、江苏银行的经营现状;在最后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江苏银行的应对策略。
希望能够为江苏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5. 参考文献
1. 李朔,《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_》,吉林大学,2016年 2. 宗佳,《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影响分析_》,《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年 3. 宋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究_》,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徐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_》,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杨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_》,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梁占宙,《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_》,天津财经大学,2015 年 7. 方森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_》,区域金融研究,2016年 8. 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_》,吉林大学,2015年。
9. 吴丽生,《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_》,《电子商务》期刊,2016年 10. 孙宇翔,《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_》,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11. 颜臣,《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_》,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