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19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
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金融时代的到来。
网络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支付和操作手段,由于网络金融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精确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的行为,将重点放在消费者行为外在特征及内在心理上。希望能够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分析,探索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网络信贷以及保险业互联网金融等对于消费者有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并发现这一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初步提出有益于企业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行为的营销策略。具体来讲,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行为研究大多是依附在某个理论之下进行实证研究,理论在实证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相辅相成。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主题及运用的理论,将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归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基于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理论(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的研究。
(一)基于tpb 理论的研究 ajzen (1991) 对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加以修改提出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实际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个人的行为意向,加入了个体对行为的控制能力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实际行为。苏秦、李钊等(2007)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网络顾客忠诚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揭示了网络顾客忠诚的形成机理和影响途径。尹世久、吴林海等(2008)利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的只有因素和影响程度。然而,该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刘枫、李晋瑶(2007)在研究网络消费者行为模式时曾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忽视了创新行为的特定性和购后评价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二)基于tce 理论的研究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 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后被广泛的运用于传统经济领域,然该理论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ting- peng liang jin- shiang huang(1998)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在线交易倾向,他们指出,消费者在其他影响因素同等的情况下,会偏好交易过程中发生成本最低的渠道。康磊(2006)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建立了一个解释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接受程度的模型,并得出在电子渠道中对不同的商品消费者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而消费者接受程度由消费者感知到的交易成本决定。张华(2007)将影响网上购物决策的关键变量网上购物感知、态度、意向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ce 理论建立网上购物的意向模型,对我国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进行评估。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阐述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