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新常态视角开题报告

 2022-07-04 20:59:08

全文总字数:216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民间借贷在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繁复的现实背景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借贷活动一度受到人为的压制并进入了低潮期。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国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各经济部门特别是农村地区和民营经济巨大的金融需求和正规的金融供给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民间借贷实质是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

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应利率。

本文在明确界定民间借贷定义基础上,理论结合现实,分析近几年来民间借贷活动活跃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国外: 1.麦金农1973年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假说(financial repression hypothesis)与市场分割假说(market segment hypothesis)揭示了民间金融在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2.kropp(1989)认为,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是同一国家中同时并存的,相互割裂的,正规金融处于国家信用和相关金融法律控制下,而民间借贷则在这种控制之外进行运转,二者利率不同、借款条件不同、目标客户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借贷资金不能跨市场流动。

3.青木昌彦(2001)指出在整个的经济活动中,私人治理机制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分析我国民间借贷活动活跃程度,分析当前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 3、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成功的民间借贷治理,探寻应对我国民间借贷活动活跃治理对策。 4、从国家制度安排,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及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继续进行摸索研究。 5、结论。 二 研究计划进度 1、2014年12月1日--2015年4月20日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并确定写作提纲 2、 2015年4月21日-- 2015年5月14日 完成论文初稿 3、 2015年5月15日-2015年6月1日 对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打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