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与股价异常波动的相关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2-06-25 22:49: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证券市场的发展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虽然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尤以股票市场发展最为显著,更是掀起了#8220;全民炒股#8221;的浪潮。然而如此快速发展的中国股市背后,存在很多隐患问题,内幕交易就是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违规行为。股市内幕交易的普遍性已被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发展实践所证明,而内幕交易会严重影响股票市场的稳定,破坏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基于此,各国股市都对内幕交易进行严格的立法约束和严厉惩处,但是内幕交易可能获得的暴利又总在诱使这种现象的滋生,即使法制相当完善的市场,内幕交易也总是屡禁不绝。对于我国股市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而言,理论上讲更容易产生这类现象。

近年来我国内幕交易这种证券欺诈行为数量不断增多,并且情节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大量#8220;庄家#8221;#8220;老鼠仓#8221;等以内幕信息为基础进行市场操纵、非法买卖以获得差额收益的非正常交易行为,给证券市场的合理运营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通过借鉴国外对内幕交易的判别体系,对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与股价异常波动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扼制内幕交易的发生,提高政府对内幕交易的监管效率,保障股票市场的公平性和平稳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关于内幕交易的定义,国内外尚未出现非常统一的说法,参考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内幕交易的界定,主要定义如下: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虽然在内幕交易的合理性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一部分学者坚持严格禁止内幕交易行为,另一部分学者则反对禁止内幕交易,但是内幕交易直接损害证券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和国家的利益,违背公平交易原则,对股市的负面影响较大确是不争的事实。

国内对内幕交易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关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通过对国内外各学者对内幕交易与股价异常波动相关性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抽取我国具体内幕交易样本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实证股价异常波动与内幕交易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总结出符合我国股票市场现阶段基本情况的内幕交易判别模型,最后对如何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内幕交易进行有效威慑和遏制,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一些决策支持。包括规范政府本身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应用数理模型建立先进的综合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打击内幕交易等,为我国股市的长远平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Leland(1992)建立了理性预期模型,认为内幕交易将会提高股票的平均价格,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也会造成影响,呈现增加的状态。另一方面,内幕交易基于总体福利变化的反映是不确定的。Leland 最后结论也表明内幕交易被禁止是应该的。Repullo (1999)对Leland 的模型进行了扩展,结合了对实物投资早于股票交易和内幕交易发生在二级市场等因素的考虑,在当内部人员是风险偏好为厌恶型的并且存在多个内部人前提下,结论是与 Leland(1992)基本一致的。Jabbour、Jalilvand Switzer(2000)对加拿大128例公司在1985年至1995年的合并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公司在合并公告前股价大多会出现一定的上升态势,当股价出现异常的状况时,往往是由于内幕交易者的交易所造成的。Meulbroek(1992)针对 1980 年至 1989 年被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起诉的 183 个内幕交易案件,结论发现股票价格上升在内幕交易期间比非内幕交易期间要高,这种情况是因为内幕交易引起了股价的波动。也有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没有采取真实存在的内幕交易样本,而是采用模型或其他方法来进行内幕交易的实证研究分析,例如:Bhattacharya Daouk (2002)和 Du Wei 。Bhattacharya Daouk在实证研究方面是从股权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认为内幕交易有可能使股票价格下降,Du Wei的研究结果认为内幕交易将会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产生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在价格影响方面,Aggarwal wu 采用理论模型的方法也作出了相关研究,在实证分析结果中表明当内幕交易操纵者卖出股票的时候,并且股票在这个内幕交易过程中呈现上升态势,那么股票价格和波动性都会较高。

国内有关内幕交易的实证研究在近几年刚刚开始,主要是运用了事件研究方法。为了弥补2005年实施股权分置后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晏艳阳、赵大伟(2006)采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第一和第二批试点公司为样本,以事件研究为基础,进行了超常收益率的波动率的分析、相对交易量的变化分析、公告效应和内幕交易效应的分析。与以上研究不同的是,肖磊(2005)采用的事件窗是(-5,4),之所以选择这样短的窗口期是因为较短的窗口期可以将含有干扰信息的样本剔出,同时又能保证样本的数量。当然,这样选择也带来了问题,许多内幕交易者得到内幕信息并进行交易的时间远早于其所选用的窗口期,选择较短的窗口期就无法反映内幕交易所引起的全部股价波动。史永东、蒋贤峰(2004)是以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所有发生过内幕交易的股票为样本(当时发生内幕交易的一共只有11支股票次),但是他们所做的研究与众不同的是研究方法,并没有采用事件研究法。首先,采用标准的F检验分析内幕交易对股票价格方差的影响。其次,如果方差相等,则采用以方差相等为假设的t检验分析内幕交易对股票平均价格的影响;否则,采用经过调整的、不以方差相等为假设的t检验进行分析。唐齐鸣、张学功(2005)通过基于Taylor展开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内幕交易股票存在由收益到成交量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内幕交易者以低的成本通过信息传播影响股价,操纵市场交易来获得利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写出有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如下:

2022年11月26日-2022年11与30日,与导师见面交流,确定论文题目。

2022年12月13日-2022年1月18日,与导师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bhattacharya u, spiegel m. insiders, outsider and market breakdowns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1, 4 (2):255-282.

[2]leland e. insider trading: should it be prohibited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92, 100 (4): 859-87.

[3]rafael r. some remarks on leland#8217;s model of insider tradin [j], economica, 1999, 66 (263):359-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