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16:05: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

1.1论文的背景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领域,了解生产率的定义对于研究生产率问题至关重要。生产率指的是生产所得与生产这些所得所需之比,通常表现为平均数形式,某种商品总产量被总的投入,如劳动力及原材料所除,直觉上可理解为每单位投入的产出。在测算生产率时,根据研究对生产投入要素选择的不同,生产率可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只考虑生产率与单一要素之间的效率关系,而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更为全面的考虑投入要素,衡量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节约,对于宏观经济系统较为重要。

1.2理论意义

在数学形式上,全要素生产率可表达为:tfp=y/x其中y指代总产出,x指代各种投入要素的加权综合后形成的综合投入。等式两边同取对数得到双对数模型:,双边对时间t求导可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3 研究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3.1 研究内容

我国中部地区2000-2015年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这六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小及其增长率。

3.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dea中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指数法研究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背后源泉,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index),它的关键在于生产前沿面的确定,其中基于面板数据的非参数dea方法得到广泛的采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16-3.31

完成开题报告,阅读国内学者相关文献

4.01-4.15

论文初稿

4.16-4.22

导师审查

4.23-5.16

论文二稿

5.17-5.24

导师二审

5.25-6.01

论文最终稿 完成阶段性报告

6.02-6.10

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孙铁山,中国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地理学报,2012,67(8):1069-1084

【2】王光栋,饶和庆,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省级差异,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3】常建新,姚慧琴,毛颖,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贫困与发展,201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