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顺应现实需要,囊括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修正案(八)》已经生效,但围绕醉酒驾驶法律规制的争论并未也不应停止。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大多是从社会现实、实务效果、刑法理念、刑法原则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本文拟从法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酒驾在进入刑法调整对象后的实施效果,以及法律实施对司机的威慑作用。
国内的研究中,关注酒驾的文章并不多,主要有付林,夏爱玲(2013)利用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的概念来分析酒驾进入刑法调整范围前后的变化。通过对醉驾的犯罪收益的分析可以看出,醉驾犯罪收益不是很明显,主要取决于醉驾者的需要。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犯罪机会成本、服刑成本。醉驾纳入刑法之列的主要影响是提高了惩罚成本。李奉纹(2012)从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分析醉驾入刑的合理性。文章中结合日本、德国等的立法制度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立法制裁较轻,存在一定的滞后。王安,魏建(2012)通过探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对酒驾者的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与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实施对事故水平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汽车技术的改进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的态势。在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中国不断的提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水平确实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保持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有效威慑。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酒驾入刑”的影响,学者更多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分析,集中在理论层面,而在实证方面的文章几乎没有。
国外的研究比较全面。针对酒驾者的经济学行为分析,franka.sloan本文利用美国八个城市的数据来分析酒驾者的行为是属于不理性行为还是非完美理性,分析酒驾司机与非酒驾司机在认知能力、对关于酒驾法律的无视、时间偏好以及自制力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酒驾者相对了解酒后驾驶的法律,在认知能力上与其他驾驶者没有差异。cawley提出违法行为是非完美理性的结果,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预知行为的后果,但他们可能会出现时间不一致偏好。可能对于行为的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存在有偏的信念,着眼于眼前一段时期。针对法律执行对于酒驾者的影响分析,christophercarpenter对美国“零容忍”法律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主要效应对18至20岁群体而言是抑制13%的男性重度饮酒者,进一步检查发现,重度饮酒者的减少伴随者相同规模的轻度饮酒者的增加,同时由年轻男性所消费的酒的数量的减少。“零容忍”法律对于女性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不同的模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结果,结果不具有显著性。还有国外的研究是针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ruhm探究失业和交通死亡人数的相关性,基于美国的数据发现更高的失业率意味着较低的交通死亡人数。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经济增长、酒精等。国外的研究比较全面。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大致介绍我国酒驾的状况,法律规制的介绍等;文献综述将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学者多减少酒驾的措施研究(如税收、法律等)、法律的执行对罪犯的威慑作用、酒驾者的行为经济学分析、影响交通事故的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关于“酒驾入刑”的法经济学研究。在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基础上,对文献进行简短的述评。理论模型将采用博弈论模型以及成本-效益模型来进行分析,在假设酒驾者是完全理性的前提下,酒驾者将综合被警察发现的概率、犯罪后的惩罚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实证分析是利用“酒驾入刑”前后的数据,数据来源《中国法律年鉴》2000年至2015年的数据,通过分析在2012年通过《刑法修正案(八)》以来,中国酒驾数目的变化,法律的执行对司机的威慑作用,法律执行的效果。结论将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
本文的目标是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来分析“酒驾入刑”的实施效果,通过实证分析来进一步探讨。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6周,收集和整理资料
第7-8周,拟订提纲,提交开题报告
第9-12周,撰写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abrams,davids.2012.”estimatingthedeterrenteffectofincarcerationusingsentencingenhancements.”americaneconomicjournal:appliedeconomics4(4):32-56
2.barreca,alani.,jasonm.lindo,andglenr.waddell.2011.“heaping-inducedbiasinregression-discontinuitydesigns.”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workingpaper1740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