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始终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中国农村的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为开端的。这一经营体制的确立,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实现了我国农业的第一次飞跃。家庭承包制的改革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形成。随着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加入WTO后国内市场被纳入国际贸易组织统一框架内等市场新变化,农业经营小规模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随着家庭承包制的完善与发展,使得土地要素的流转更为有效率,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分离为农户企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企业化打下了广泛而有利的基础。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在现有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优化资源组合,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这一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症结。现阶段家庭承包制对农业企业化的正效应已逐渐减弱,并有由正转负的效应趋向,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究,为家庭承包制的完善提出建议,有利于促使农业企业化更优,更广泛的推行,在第一次改革的巨大影响下以及亟待完善的走向中,成功地实现我国农业的第二次改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运用制度变迁,企业组织与交易费用,不确定性,风险与利润等基础理论,以及另外从文化因素等角度来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演变的影响。
2建立绩效评估,并选取评估指标,由家庭承包制对农业化的绩效增长,递减变化过程直观的展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业企业化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研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上个世纪年代研究的重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势,及如何巩固这一制度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农业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点转移到它的缺陷和不足,及如何改进这一制度近些年来,我党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建设的难点在农村,研究的重点就集中到如何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业企业化的需要。
大部分学者侧重对家庭承包制变迁的原因、方式、绩效等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的研究,主要分为正、负两方面。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绩效,国内外学者主要观点有认为由于农户的收益直接与其承包土地的经营好坏挂钩,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陈华林2002),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及其体制下的劳动监督和激励不足问题,使即将陷入崩溃的农村经济摆脱了困境,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林毅夫1994),认为该制度适合农业生产特点,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成本,解决了集体统一经营时期劳动过程中的#8220;搭便车#8221;和监督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张永丽,2002;杨德才,2002;满莉,2002等)。这些研究多从宏观方面对家庭承包制的激励作用和社会效果进行了肯定,并认为这次制度变迁属于诱致性变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写作步骤:
1.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与文献,进行文献的阅读与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5. 参考文献
[1]王巡礼.联产承包制为什么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j].社会科学辑刊,1983,(5):8-13.
[2]吴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1):43-47.
[3]邓曦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普遍机制及其走势农业经济问题[j].2014(9):74-112.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