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各不相同,碳排放影响因素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导致碳减排空间不均衡,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调整,因此通过分析省际碳排放权分配与交易,为中国进行有效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度居高不下,并且全国各地的产业与能源分布并不完全匹配,尤其是省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各省市地区间产业特色结构,对中国各省市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研究不同地区相同年份的碳排放总量、能源强度分配等因素,优化最佳碳排放配额,提高中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使用效率。
写作提纲:(1)通过对中国各省市地区不同年份碳排放量的统计分析,使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和方法,并且选取几种典型大气排放物系数,衡量省际间主要碳排放物和碳强度总量的差异。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全国碳排放量尚有很大的减排空间,省际碳排放交易权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减排压力远远小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又略小于中部地区。
提升我国碳减排绩效,优化省际碳排放交易权,需要把重点放在具有较大减排空间的中西部省市,加速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共有13个省市可以适当增加碳排放量,这些地区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合理使用这些多出的排放权配额。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探讨每个省份的最佳碳排放配额,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研究当模型中的变量变化之后,配额分配的变化,从中得出一系列的规律,给出详实可靠的政策建议。
5. 参考文献
[1]张倩.我国省际间碳排放转移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2]高翠云. 中国省际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3]范玉. 我国省际CO_2和SO_2排放权分配研究[D].南开大学,2015.[4]尹敬东,周兵.碳交易机制与中国碳交易模式建设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2):6-10.[5]张才琴. 中国碳排放交易权分配模式比较[J]. 求索,2015,(02):24-27.[6]李布.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03):1-5.[7]周峤. 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研究[J]. 中国物价,2015,(06):64-66.[8]张妙仙,林道海.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行政与法,2011,(01):72-76.[9]毛俊鹏,叶鹏举,巫蓓,刘珈铭,任庚坡. 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机制设计分析[J]. 上海节能,2014,(11):14-1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