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许多研究表明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不同领域的学者提出了幸福感的诸多影响因素: 人口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经济因素中的收入、就业状况和通货膨胀;社会因素中的社会比较、社会价值观的稳定程度和信任感等。其中,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对于中国而言,居民的收入状况有其独特性,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变得越发严重。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总体趋势上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2000年为0.402,2008年为0.466。从 2000 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并呈上升趋势。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对居民主观福利水平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具有现实性和政策性。一方面居民主观幸福是居民主观福利水平的体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这种情形下,探讨收入差距对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政策含意。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对于收入差距是否会对我国民众的幸福产生影响以及怎样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收入差距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较高质量的微观调查数据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收入差距与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产生的心理机制、测量等相关经济理论 (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理分析 (三)造成收入差距的相关内在因素分析 (四)基于调查数据的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收入是幸福经济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内学者多集中在探讨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上,而忽视了收入分配差距与民众幸福的关系,鲜有从收入分配差距的视角来探讨人们的主观福利,更不要说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从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比较棘手的收入差距视角来探讨其与民众幸福感的关系。 三、写作提纲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方法、思路和意义 1.3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2.理论基础与计量方法 2.1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相关研究 2.2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理分析 2.3本文拟采用的计量分析方法 3.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3.1引言 3.2文献综述 3.3研究设计 3.4实证分析 4.结论与政策建议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收入差距通常被认为具有负的公共物品特征,收入差距越大,人们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幸福感越低。很多国外学者对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分析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Morawetz 等(1977)通过以色列两个收入差距悬殊的社区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一假说。他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差距较大的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社区居民。Hagerty(2000)利用 8 个国家的总量数据发现平均幸福水平在那些收入分布更宽的国家更低。Alesina 等(2004)对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也发现收入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有负的影响。Graham 等(2006)对拉丁美洲的研究也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幸福感有负向影响,在拉丁美洲,收入不平等似乎被视为持续性不公平的信号。Takashi Oshio 等(2010分析了日本地区间收入不平等与幸福感间的关系,发现生活在高收入不平等地区的人易于报告他们更加不幸福,同时指出收入的再分配对于个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研究中国收入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文献十分有限。鲁元平、王韬(2011),汤凤林、雷鹏飞(2014)都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任海燕、傅红春(2012)基于中国综合调查( CGSS) 的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以及有序概率回归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基尼系数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从总体上来说,收入差距与居民之间的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也有一些学者针特定的群体和地区进行研究,例如:胡洪曙、鲁元平(2012)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 CLHLS) 2005年的数据在控制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之后,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结论: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彭代彦、吴宝新(2008)利用湖北和湖南两省收集到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村庄内部的农业收入差距越大,农民的生活满意度越低,但村庄内部的非农业收入差距对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并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王鹏(2012)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 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实际上,由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的复杂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形式,导致了收入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复杂性,对于这一方面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2年11月25日--11月27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二、2022年12月29日--12月31日--撰写开题报告 三、2022年1月19日--3月19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完成初稿 四、2022年4月11日--5月6日--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五、2022年5月7日--5月10日--提交定稿 六、2022年5月11日--5月28日--准备答辩工作 |
5. 参考文献
[1] 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3) [2] 汤凤林,雷鹏飞.收入差距、居民幸福感与公共支出政策--来自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经验分析[J]. 经济学动态. 2014(04) [3] 彭代彦,吴宝新.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J]. 世界经济. 2008(04) [4] 何立新,潘春阳.破解中国的#8220;Easterlin悖论#8221;: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J]. 管理世界. 2011(08) [5] 胡洪曙,鲁元平.收入不平等、健康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 2012(11) [6] 王鹏.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 潘春阳.中国的机会不平等与居民幸福感研究[D]. 复旦大学 2011 [8]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9] 亓寿伟.转型期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计量分析[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 亓寿伟,周少甫.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 公共管理学报. 2010(01) [11] 任海燕.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12] 任海燕,傅红春.有序概率模型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幸福感研究[J]. 求索. 2012(03) [13] 任海燕,傅红春.幸福经济学在中国: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J]. 江海学刊. 2012(01) [14] 娄伶俐.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15] 鲁元平,王韬.收入不平等、社会犯罪与国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1(04) [16] 周广肃,樊纲,申广军.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4(07)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