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较为活跃同时也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一半以上的gdp产值,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面临着#8220;融资难#8221;的问题,可以根据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理论分析#8220;融资难#8221;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是以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取得企业发展的资金,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日渐趋于多样与便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结构,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8220;融资难#8221;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方面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功能,分析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应用中的优势和欠缺。分析比较互联网融资与传统融资渠道,分析当前互联网融资模式的组织结构、风险控制和金融产品,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提高互联网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提高融资的效率和便利程度。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的谢平,邹传伟在2012年第一次从概念上定义了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的网络模式化,可以通过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巴曙松提出,云计算的出现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他认为在网络金融板块,国家应积极对待、鼓励和扶持。汪渝提出了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在资金链上的短缺,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降低服务成本、增加风险规避办法、智能快捷服务及信用贷款规模化。翁要经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完全可以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刘芸、朱瑞博也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得以解决的观点,并着重说明要细化征信体系。程智锋对互联网金融中包含的各类业务进行了细分,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的问题表达了积极的观点。综上所述,以上学者们的观点都认同:互联网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所存在的困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外的John (2000)认为在互联网中蕴含着丰富的关系数据,包括个人之间接触、群体依附与聚会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将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Berger (2009)利用P2P平台数据分析后发现,互联网融资能够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1-2022.12.31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01.1-2022.01.18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构建论文写作框架结构。
第三阶段:2022.01.19-2022.03.19收集分析数据,研读文献,并完成论文初稿,接受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宄[j].金融研究,2012
[2]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
[3]巴曙松等.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r].北京:博鳌亚洲论坛,2013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