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GSS2017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14 09:44: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社会层面的信任问题,也就是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包括公司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认为,虽然中华帝国一直在形式化的儒家礼制和帝国法律控制下,但中国人对道德律令的不尊重却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金钱和利益追逐更是要远远超过对礼法的尊崇。实际上,直到当代,儒家社会一般被认为是缺乏社会信任的社会。

中国的信任危机在新闻报纸以及各大新闻媒体上随处可见,中国人普遍缺乏社会信任感,所以在中国研究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典型性。同样,从微观的角度来对社会信任与居民幸福感间的实证研究分析对我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有主观因素的社会信任以及客观因素的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性格以及心理状况等,客观因素主要受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等外界因素影响,对社会信任与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分析与我们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通过建立probit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社会信任各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通过异质性分析来研究不同条件下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2.拟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文献都是从传统的角度对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而少有文献用数据建模的方法研究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文根据cgss2017的调查问卷数据,并且运用模型来分析社会信任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运用异质性分析不同的条件下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区别。

3.写作提纲:本文首先通过cgss2017调查问卷,分析自变量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相关性,通过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其对居民信福感的影响;其次,通过阅读文献了解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相关控制变量,以及文献中对相关变量的分析结果,在其基础上进行新的模型的构建,使用最近的调查新数据来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展开异质性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以及根据我国的大环境提出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关于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王超(2018)关于社会信任对幸福感途径的分析认为社会信任对幸福感的影响途径有三种:信任通过缓解焦虑使人幸福,具有“镇定剂”的功能;信任通过促进合作使人幸福,具有“推进剂”的功能;信任通过加强交流使人幸福,具有“黏合剂”的功能。根据相关文献研究, 其中影响居民幸福感主要分为个体因素以及宏观因素,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和宗教信仰等 ( 边燕杰、肖 阳,2014)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或国民收入 ( 刘军强、熊谋林、 苏阳,2012)等。 在研究社会信任与幸福感间的关系,刘明明(2016)提出社会信任与公众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关于社会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要从多角度分析,本文依据gscc2017给出的数据进行具体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按照时间安排进度表填写)

1.2022.9.15— 2022.11.20——资料、阅读、数据收集、写读书笔记,完成选题工作。

2.2022.11.20- 2022.12.21——分析整理资料,核对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郑岩松,任亚兵.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探究[j].财富时代,2020(06):149-150.

[2]陈永进,祁可,何宁,陈庚.论休闲活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9(06):84-94.

[3]王磊.老年人的信任与幸福感[j].人口与发展,2019,25(04):78-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