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无不体现政府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关切。农民工作为民工人口流动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2019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9亿人,成为了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推动力。农民工就业将直接关系到其市民化的意愿和市民化能力从而影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所以就业就成了城镇建设的基础保障。
本文旨在研究农民工就业结构要素对于农民工极化趋势的影响。目前研究中关于农民工收入极问题的测算方式较为多样,如基尼系数法、五等差比法、收入不平等指数法、动态分析法。不同方法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表明我国农民工收入存在极化趋势。而在以往对于农民工收入极化问题研究上国内外学者多聚焦在职业流动、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问题上,本文试图从就业结构的角度探讨农民工收入极化问题。本文将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划分为农民工就业前的工作获得途径结构、正式营业前的投资借贷结构、就业后或正式就业后的就业身份结构、就业职业结构、就业行业结构、就业单位所有制结构、就业时间结构。将其作为多元变量。以极化指数来表示农民工收入的极化程度。在测算方法上,本文将利用既得的就业结构相关变量与农民工收入极化指数,以及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农民工就业结构对其收入极化趋势的关联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农民工就业结构对农民工收入极化的趋势分析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合处理,计算得出想要的变量,做出面板数据。 (2)在利用stata建立模型之前,阅读已有文献,查找印象企业产品创新的变量,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再进行搜集整理,利用excel软件整合数据,再运用合适的方法建立模型,得出农民工就业结构对收入极化的趋势影响(3)对模型与表格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的总结,提出合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就业结构的改变不一定会出现收入极化,但会伴随不平等的加剧。由于任务价格和技能工资价格是不同的,在常规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下,常规性任务价格下降,抽象任务、手工任务的价格会上升,从而引起收入极化。 欧洲虽然出现了就业极化,但是只有英国出现了工资极化。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引起的常规任务替代是这些国家工资极化和工资不平等加剧的主因。 我国以往对于农民工就业的研究都集中在职业流动、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问题上,相对国内已有的研究, 虽然已有少量文献对农民工就业结构和收入极化进行了分析,但大多研究没有对二者的影响关系作出探讨。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从就业角度更好的认识“收入两极化”,这一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和重要挑战。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农民工就业的发展态势, 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研究计划: 1、搜集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对该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学习与了解。 2、收集面板数据农民工收入极化指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1]michael c. wolfson. when inequalities diverge[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2). [2]. on the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j]. econometrica,1994,62(4). [3]董长瑞.关于“两极分化”研究方法的选择[j].经济学家,1998(01):3-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最新文档
联系我们加微信咨询 ![]() 加QQ咨询 ![]()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