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理由:绿色发展立足于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式之一,既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又凸显了绿色发展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国幅员广阔,地理、历史等方面原因导致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工业化水平也处于不同阶段,因此各区域绿色发展状况也会有显著的不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也相对不少,但是关于我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的相关研究依旧较少,是以选此为题。
2、选题意义:全面认识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不仅对于探索绿色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地方政府识别绿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空间关联性,为绿色发展的区域协调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促进我国绿色发展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以绿色发展绝对水平来构架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其中有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其下的二级指标共有45个,根据数据可得性,将研究范围界定为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 30 个省市自治区。各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卫生年鉴、各省统计鉴、各省环境状况公报、各省水土保持公报等。本研究最终会根据各指标及其赋予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各省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即: Z = ∑Ni = 1WiYi ( 1)其中,Z 为绿色发展指数,反映地区绿色发展的整体水平,Y 为无量纲化的各指标,W 为各指标的权重,N 为指标个数。关于各指标权重的调整,保持各一级指标权重不变,如果该一级指标中有指标剔除,则将剔除指标的权重按比例添加到其他指标上进行调整。另外,由于有些省份并不临海,关于海域水质这个指标,仅在有海岸线的省份囊括在内,其它内陆省份则将该指标的权重按比例分配到其他指标上进行加权计算。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研究某一区域属性时空格局演进的常用方法,通常采用 Moran 指数来进行测度,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两部分。 ( 1) 全局空间自相关。该分析用于描述某一属性在总体空间内是否存在集聚性状态,计算公式为: I = n∑ni = 1∑nj = 1Wij | yi - y | | yj - y | ∑ni = 1∑nj = 1Wij∑ni = 1 ( yi - y) 2 ( 2)其中,I 为全局 Moran 指数,n 为区域个数,yi 和 yj 分别为区域 i、j 地理单元的属性值,y 为各区域属性值的平均值; Wij为空间关系权重矩阵。 Moran 指数结果介于[- 1,1]之间,当 0 < Moran 指 数≤1时,说明各省份某属性取值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趋于空间集聚; 当趋近于或等于 0 时,则说明属性取值不存在空间自相关; 当 - 1≤Moran 指数 < 0 时,则说明属性取值具有负相关性,值越小说明空间分异性越强。统计量Z 用于检验 Moran 指数的显著性水平,即: z = I - E( I) VAR( I) ( 3) 若 Z > 0 且通过 Z 值显著性统计检验,则说明某属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若 Z < 0 且通过 Z 值显著性统计检验,则说明某属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否则,则不具有相关性。 ( 2) 局部空间自相关。该指数可以将全局空间自相关的 Moran 指数分解到各个组成单元,用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空间集聚区,计算公式为: Ii = Xi - X S ∑Nj = 1Wij( Xj - X) ( 4) Ii 为正说明区域单元周围呈现高 - 高或低 - 低的相似值空间集聚区,Ii 为负说明区域单元周围呈现高 - 低或低 - 高的相似值空间集聚区。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区域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也就是相邻省份间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经济学上的收敛一般采用 β 收敛或 σ 收敛,前者针对增量,后者针对存量。β 收敛分为绝对收敛和相对收敛,前者是指不考虑其它条件,不同省份绿色发展水平与其初始水平负相关,后者是指各省份的稳态水平不同,但随时间演进趋向各自稳态水平。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省际绿色发展在时间上呈现的变动态势,根据收敛理论方法设置绝对收敛检验模型如下: 1T ln( greenit T/greenit ) = β0 β1 lngreenit μit T ( 5)同时在上式基础上加入空间滞后项来考察绿色发展是否存在空间收敛性特征点,即: 1T ln( greenit T /greenit ) = β0 β1 lngreenit ρWln ( greenit T/greenit ) μit ( 6)其中,greenit为绿色发展指数,β1 表示省际绿色发展在时间上的绝对收敛趋势,ρ 表示省际绿色发展呈现的空间收敛态势。在后文回归中,将 T 值取为 1,即年度的绿色发展指数变化。W 为根据 rook 原则确定空间权重矩阵,即以是否有共同边界来定义省份临近,当两个省份相邻W = 1,否则 W = 0。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耶鲁大学等提出的环境绩效指数 ( epi) ,就是一套比较成熟,透明的定量化评估体系,被国际上广泛应用。
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提出的中国绿色发展指 数,该指数被应用于中国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 及30 多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情况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薛珑等建立了包含 38 个 3 级指标的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济南市绿色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拟订提纲。
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电子网络、杂志以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至3月,完成初稿。
5. 参考文献
[1]郑红霞,王毅,黄宝荣.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3 ( 2) : 142 - 152.
[2]李晓西,刘一萌,宋涛. 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j]. 中国社会科学,2014( 6) : 69 - 95.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