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由:本文的选题是家庭教育支出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近些年,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因此国民幸福感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从而如何有效提高国民幸福感也成为当今政策制定者的主要聚焦点。国民幸福感反映了一个社会总体情绪状态与生活现状,深刻影响着社会及国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综合来看,影响一国国民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如政府相关政策、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住房,这些对国民幸福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从教育中的家庭支出角度出发。教育是近些年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是个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中一大重要问题,而家庭教育支出在其中则占据着相当大的分量,充分影响着家庭的生活幸福感。教育有助于塑造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有利于国家的综合发展。通过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找出二者的关系所在,从而找出当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体系,提升国民幸福感。
意义: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当今关于国民幸福感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都集中在收入、国家财政投入、生育等层面,而财政投入方面主要研究的则是政府方面,研究家庭教育支出与国民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文献相对而言较少。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在实践意义方面,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当今国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和国民整体的情绪状态,进而有利于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问题。其次,深入了解国民幸福感也有助于进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国民幸福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反映,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那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取得巨大的进步与成功。最后,近些年教育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教育也是影响社会整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现如今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 ,完善相关教育体制,从而提高国民信任度;从社会与家庭的角度来说,教育问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通过研究教育与幸福感、教育支出与幸福感的关系,有利于家庭合理分配自身资源,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提高家庭自身幸福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家庭教育支出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家庭教育支出与国民幸福感之间是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种影响是否显著。同时研究在不同地域或支出区间内这种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以及家庭收入、健康、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国民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民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民生问题,通过研究当今社会有哪些因素对国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与幸福感之间有何关系,有助于政府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症结所在。关于国民幸福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及其关系如何,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兴祥,钟威,洪永淼[1]实证研究得出,一方面主观评价或者说是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为直接。另一方面,与个体切身利益越相关,与幸福感的关联度就越大,越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个体的幸福感越强;汤凤林,甘行琼[2]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得出区县人均gdp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社会变量是影响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减弱,其他因素的影响则会越来越显著,如家庭经济地位、婚姻状况、健康、就业和家庭人均收入(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效果依次递减);陈卓,续竞秦,吴伟光[3]利用建ologit 计量模型研究农民主观幸福感,研究得出一方面虽然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边际效应会随着相对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但绝对收入仍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不同阶层的农户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对收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差异;周春平[4]通过logistic模型估计得出从性别角度来讲,男性相对于而言女性幸福感较低。从地域角度来看,城镇居民的幸福感要比农村居民的幸福感高。从消费的角度来讲,物质消费(如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诸如阅读、旅游等文化消费却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唐凤林,雷鹏飞[5]利用cgss2008数据研究得出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公共支出总量不仅对居民的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且还能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paul dolan[6]则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都与幸福感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但二者相比较而言,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更大;ram[7]等人以145个国家数据为基础,在控制相关变量后,研究得出政府支出水平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健康、公共支出等因素都会对国民的幸福感产生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国民幸福感的变化也会或多或少的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如肖忠意,赵鹏,周雅玲[8]采用ols和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得出,一方面农户家庭参与储蓄的概率会随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下降,而参与商品房和商业保险的概率则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农户家庭持有储蓄和股票的比重会随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降低,但商业保险的持有比重却不一定。
从上文可以看出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因素众多,本文主要是从其中的教育角度出发。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可知,教育在国民幸福感的好坏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或多或少的通过各种渠道对国民幸福感间接地起到了提升作用。周伟,戴丽华[9]利用cfps数据研究得出教育年限和学历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正效应,大概率上是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地位、收入等来间接影响国民幸福感;黄庆华等人[10]采用cgss2013数据研究得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主要是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购买住房以及改善健康状况等途径,而且还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赵新宇,范欣[11]研究得出教育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效应,收入也与公众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绝对收入的效果比相对收入要弱。另外,从传导途径和各传导变量来看,教育通过非经济因素的传导效应明显更强;刘晓陵,赖新蓁,文剑冰[12]利用cgss2012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得出教育能够提高主观幸福感,在其回报率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殷金朋,陈永立,倪志良[13]运用cgss数据和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得出我国公共教育总体投入和各层次投入都使居民幸福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却不利于阶层认同和社会流动;王妍[14]则利用cfps2014的数据研究得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并且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程度要显著高于城镇居民。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教育方面的指标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基本都呈现出正效应,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方面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也会降低国民幸福感。如李丹丹[15]利用cees数据研究就得出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职位晋升、加班时间以及城市融入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负效应。
通过以往文献,可以看出教育是怎样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本文将从其中一个指标——家庭教育支出出发,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撰写方案:
1.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9日前,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搜寻相关数据,选择毕业论文主题,并交与论文指导老师审核,审核过后,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并在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2.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3日前,阅读毕业论文写作所需要的的相关文献,提交外文文献,完成初稿及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张兴祥,钟威,洪永淼.国民幸福感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 lasso 的筛选方法[j].统计研究,2018.11,35(11):3-13.
[2]汤凤林,甘行琼.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4):87-90.
[3]陈卓,续竞秦,吴伟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分析—来自浙江省4县(市)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6.(10):38-4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