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课题意义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极为敏感、极其复杂的问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经济与政治方面更有其特殊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际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日益增强,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挑战(尹肖妮,2006)。
各国在粮食的生产和国际贸易方面大多奉行保护主义,各种各样的补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将本国市场同国际市场分割开来。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目标目标一:对我国大豆进口格局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影响我国大豆进出口的因素;目标二:大豆国际市场的可获得性分析以及利用虚拟耕地面积的测算探讨我国大豆进口格局形成的必然性, 目标三: 联系粮食安全,为我国进口格局规划以及国内农业种植调整提出建议;2.2研究内容内容一:我国大豆国内生产和消费现状以及大豆进口格局。
通过整理收集数据,分析说明我国大豆作为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生产、消费和进口格局概况;内容二:分析我国大豆产业进口状况的影响因素。
探讨大豆的供需、大豆相关产品、相关产业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内容三:分析国际大豆市场的可获得性。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研究方法(1)文献收集查阅阅读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对粮食安全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大豆产业格局形成的原因、困境和影响因素;对虚拟耕地问题进行文献查阅,为后文虚拟耕地分析做铺垫;(2)虚拟模型测算分析法从消费者的角度将虚拟耕地定义为在消费地生产同质产品所需要的耕地资源数量。
以产品消费地为基准,直接反映的是采取进口替代战略所能够节约的耕地资源数量,其计算结果能够帮助当地政策制定部门确定对哪些产品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从我国大豆平均生产水平和个省市大豆进口量两个视角对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贸易进行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独立的单位进行测算,分析我国进口大豆的虚拟耕地面积,讨论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机会成本。
4. 研究创新点
4.特色或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虚拟耕地理论,通过我国进口大豆贸易进行虚拟耕地的分析,结合国际市场的可获得性进行分析,不仅提出对我国进口贸易格局的优化建议,也提出为了我国粮食安全对国内的农业种植调整提出建议,提出的政策意见也具有实际意义,具有创新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12月30日,完成项目开题报告;2015年3月7日,完成论文数据资料的收集,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等内容,填写中期检查表,网上提交中期检查材料,完成中期检查;2015年4月18日,完成论文初稿,并积极修改论文;2015年5月14日,论文定稿。
2015年5月13日,准备论文答辩;2015年5月30日,根据答辩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确定论文终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