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日比较的东亚价值链演进研究开题报告

 2021-11-07 23:04: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关注中日对比的学者大都关注全球价值链,而忽略或者说轻视了区域价值链(rvc)的研究。rvc是gvc的雏形,随着产业分工的链条从地区向全球延伸,rvc便形成了gvc。可见研究rvc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描述一个国家在价值链中地地位。

东亚价值链是全球价值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日两国是东亚价值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东亚其他各国,中日具有更高的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分析总结中日两国在东亚价值链中的地位演进过程,列出并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预测今后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如何取得区域价值链主导地位提出建议。提纲如下: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2.2 全球价值链角度下中日比较研究的状况

2.3 东亚价值链角度下中日比较研究的状况

第3章 测算指标与数据分析

3.1 增加值核算分解方法

3.2 行业上游度测算

3.3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3.4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3.5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4章 中日在东亚价值链中地位的演进过程比较

4.1 东亚价值链发展现状

4.2 中日两国参与东亚价值链的发展

4.3 中日两国在东亚价值链中的分工

4.4 中日两国对东亚其他各国国外增加值的贡献程度

4.5 中日两国部分行业上游度比较

4.4.1 制造业

4.4.2 服务业

4.6 中日两国部分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

4.5.1 制造业

4.5.2 服务业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与数据分析。

(1)文献研究

文献来源主要为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中日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演进研究分析,汲取其中关于东亚各国的部分,包括诸多学者对中国和日本曾经地位的分析判断,提取中日在出现变化的原因,比如两国的政策因素,东亚区域之外的因素。

(2)数据分析

i. 运用Koopman的增加值分解方法,得到中日两国的增加值在东亚各国出口增加值中占据的比例。

ii. 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东亚各国的经贸联系。

iii. 使用Antras(2012)提出的行业上游度测算方法比较中日在东亚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

iv. 对中日两国在东亚价值链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使用整体的数据或是使用某几个具有代表性行业的数据,视数据源的可信度与数据量而定。

数据分析的来源是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以及OECD的增加值数据库(TiVA)。

具体路线如下:

图一:技术路线图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20年3月-4月初,完成所有参考文献的阅读和归纳总结

2020年4月中旬,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完成所有标的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制作必要图表

2020年4月 撰写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robert koopman, zhi wang and shang-jin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2): 459-494, 2014.

[2] zhiwang, shang-jin wei, and kunfu zhu, “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s”. nber working paper 19677, 2013.

[3] zhiwang, shang-jin wei, xinding yu and kunfu zhu, “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chains: pro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 nber working paper 23261, 2017a.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