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从古至今便为茶叶贸易大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实施以来,更是对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所影响。研究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变化、出口种类、数量的变化以及其对国内茶产业竞争力分析尤为重要。本课题拟从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变化、不同茶叶种类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国内生产现状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国内茶产业提出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生产以及营销出口的方式手段,进一步优化生产与出口,提供参考。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中国茶叶出口的变化:从数量、种类、价格等方面;
2、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同其他茶叶出口主要国家对比,主要以红茶、绿茶两大类为主,特种茶叶为辅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生产与出口大国,从古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都对中国茶叶的出口有着一定的影响。从目前国内的研究内容与理论基础来看,主要包括从国内生产出发,分析国内生产现状与问题:茶叶生产所需人力、土地较多、绿色生产品质提升以及花费时间较长,从企业角度分析茶叶贸易: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水平、生产品质、种类结构、品牌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问题,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分析:出口现状,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及其影响因素,从各个省份或单个国家分析茶叶出口现状以及分析出口对策等。从主要研究方法上看,主要包括从理论研究:要素禀赋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波特钻石模型、竞争力指数分析等方法和理论出发,以及从实证分析研究。基于本文研究内容,下面将从上述不同角度展开说明以进行进一步综述。
1.2.1中国茶叶国内生产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的理论研究
从国内生产出发,分析国内生产现状与问题:陈玫(2020)马玲(2020)杨毅坚(2020)罗琼仙(2020)蒋红旗(2020)提出茶叶的绿色生产在农业生产中位于重要地位,优化茶叶供给侧结构,从生产种植到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绿色方可提高品质进而提高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但是如今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缺乏安全监管系统以及企业并没有做到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管理。此外也提出了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技术着手研发新茶树品种、根据习性防治害虫、合理运用化肥、重视茶叶精深加工等角度进行绿色种植。马春紫(2015)提出随着发展,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方面都有所增加,2013年我国茶叶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在出口量方面并没有能够匹配。并指出在中国福建、云南以及浙江生产的茶叶分别有种类多样、茶树资源丰富以及有机茶园质量过关等不同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在生产方式上采用基地种植以及工业化可以有效避免农药等问题,使茶叶品质有大幅度提升;在销售方面可利用采用外销与内贸结合、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相结合的方式。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已有硕士论文、国际贸易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一带一路下中国茶产业的影响及竞争力,分析影响出口的因素及突出相关有利的措施。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依托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及竞争力指数分析接着分析影响以及竞争优劣势,并提出中国茶产业创新生产及营销出口的方式。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以下为示例:
1)查阅与一带一路、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