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凭借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势,以低端粗放的加工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与合作。但是,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的模式,即许多外国高科技跨国公司将其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设立在中国境内进行,加工完成后,则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其中,最为核心的高附加值环节仍旧需要依赖技术发达国家。因此,这种加工贸易模式,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快速的增长,但是也造成本国出口产品中国内附加值与技术含量都不高,同时还面临着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问题。
全球经济则呈现出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新趋势。目前欧美主要国家一半以上的制造企业都实现了“产品 服务”的有效结合,数据显示,世界500强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比普遍达到70%以上。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且受到外部需求低迷以及欧美国家“逆全球化”制造业回流等诸多问题,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着内外不利因素的双重挤压,传统以廉价劳动要素为动力源泉的出口模式遭遇瓶颈。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当前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出口产品质量达到何种水平?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提升出口产品升级?作用机制和传导机制又是什么?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量化制造业服务化和出口产品升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个方面(刘斌2016),而对于出口产品升级的概念,则可以分为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度两个维度(施炳展等,2014)。出口产品质量衡量的是垂直差异,出口技术复杂度则衡量水平差异(王思语2019)
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的影响,主要通过直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产业关联溢出效应以及间接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成本效应对产品产生影响(王思语等,2019)。制造业服务化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间接改善企业生产效率,促进出口产品升级。制造业服务化实质上也是通过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模式,将企业原先非核心和没有比较优势的服务生产环节利用 “外包”的形式,转交给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样不仅获得了更为优质的上游中间服务投入,而且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可以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审时度势地将企业内部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配置,使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环节,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戴翔和金培,2014)。成本效应也是驱动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新型服务化生产运营模式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规模经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制造业服务化的运营模式对制造企业而言,降低了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low,2013)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研发的直接技术投入,也需要考虑上游中间品为载体的间接技术投入(刘斌和王乃嘉,2016)。
值得关注的是,多数研究是将产品质量作为出发点探讨它对于其它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学者普遍认为产品质量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经济增长、出口绩效和劳动力市场 (amiti & khandelwal,2012; fan et al,2015),认为产品质量高的企业有更好的出口绩效 (hallak & savadian,2009)。然而,关于产品质量本身的影响因素探讨较少。因此,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本学期第十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
fan,h.,lai,e.l.c.,li,y.a.2015. credit constraints, 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43(2):390-416
-
amiti, m., khandelwal, a.k. 2012. import competition and quality upgrading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5(2):476-490.
-
刘斌,王乃斌.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9)59-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