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其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就会存在大量的残次电子产品和电子废弃物。这些电子产品中含有的化学元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将会对人类赖以存在的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此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及能源都处在非常紧缺的状态,在我国一些资源神之面临着枯竭的危机,废旧电子产品中的多种贵重金属也蕴藏着巨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一方面,通过abc成本法分析电子产品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构成,成本动因,从而控制和优化逆向物流各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研究目的:
1、解决电子产品企业逆向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逆向物流的研究综述:
逆向物流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应经在学术文献中出现过,只是说法不同,例如逆向渠道、逆向流等等,而且当时主要关注的问题领域是废弃物回收。第一次准确提出逆向物流概念是在1981年由美国学者douglas lambert 和 james stock。他们认为逆向物流就是与大多数货物正常流动方向相反的流动。1989年逆向物流被 murphy 和poist 定义为货物从消费者到生产商的流动。由此可见,在20世纪80年代,逆向物流的含义范围仅仅局限于货物从消费者到生产厂商的流动。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相关学者的出现使得逆向物流的含义日益丰富。1992年stock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该协会2005年已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逆向物流的概念,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括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产品废弃处置、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此后,逆向物流问题的研究在欧美等国受到事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的相当重视,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revlog、rogers、kopicki、stock、tibben-lembke等人,在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由stock撰写的《逆向物流计划的制定与实施(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reverse logistics program)》和《逆向物流(revlogistics)》。这两本书主要内容是研究发货错误、产品缺陷、过期等原因而产生的产品反向流动的过程,并系统地探讨了逆向物流的理论。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了逆向物流管理大讨论之中,fleischmann 等(2002)将逆向物流研究领域主要分成三个研究方向:逆向物流网络规划、库存和生产计划,提出逆向物流数学模型,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spicer和johnson(2004)阐述了在erp下的三种回收方式:oem回收方式、联合回收方式和第三方回收方式,对第三方回收的工作情况、特点和成本进行了论述,讨论了第三方回收的规则。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国内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现状研究
二、基于abc成本法的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1. 全面分析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各环节资源消耗,对应进行成本控制与优化
2. 提高逆向物流供应链的流动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3. 运用联合运营模式,优化资源利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