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期以来,库存作为生产和消费保障的重要手段受到推崇,对于整个企业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而言,都离不开库存。正因为如此,库存管理越来越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物流方面经营者所重视。
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同时又是企业流动资产中获益能力最强的资产。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与否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的综合水平。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原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商品,就不需要储备存货。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不能做到随时购买,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存有一定数量的存货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的库存管理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作和降低供需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的需要,可以避免企业因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需求市场的波动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多变、客户订单提前期短、原材料采购周期长、库存控制困难等问题。由于市场竞争企业为压库增效合理利用资金,故实施零库存储备法已成为各物资部门加强物资管理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库存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减少库存成本又能保证供货是库存控制的目标。能否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还依赖于库存控制方法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库存控制的方法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1]。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有abc法、经济订货批量(eoq)法等,现代的库存控制方法如供应商控制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和多级库存优化控制等[2]。
由于资产的流动性对短期偿债能力有重要的影响,而库存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且库存质量又是资产流动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因此,库存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其进行管理时要根据其构成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库存构成是指各种库存资产在库存总额中的比重[3]。对库存构成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企业库存的质量及未来预期库存结构。各种资产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对其进行管理时应各有侧重。原材料类库存是维持再生产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但是当原材料库存过大时,则使企业库存储备成本增加,所以应在结合报表以及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把它限制在能够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最低水平上。在制品是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库存,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在制品库存的存量[4]。一般的生产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在制品库存应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成品库存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库存,它不足保证再生产过程不间断进行的必要条件[5]。从库存问题的分类角度来看,成品库存问题属于独立需求库存问题,原材料库存和在制品库存问题属于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对于独立需求库存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借助于现有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型如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经济生产批量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等加以解决,但由于这些模型的应用存在一些假设即前提条件,而现实情况下一个生产企业很难完全匹配这些条件,并且企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这种解决办法只能作为一个初步的参考,在实际的问题中还必须借助于其他的管理方法。对于相关需求库存问题的解决,则只能依靠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思想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和手段[6]。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 库存管理
1.1库存管理概述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研究国际济丰集团的基础上,对现有库存结构及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现状,提出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措施。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