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涵洞、通道在高速公路上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其施工进度和质量在公路建设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涵洞、通道施工多采用现场浇筑,由于施工工点分散、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此外,受天气、材料周转周期、混凝土龄期等影响,施工速度缓慢。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安装新理念,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
本项目第1设计合同段共有涵洞、通道156道,其中盖板和箱形85道,圆管66道,倒虹吸3道,拱涵2道。数量上盖板和箱形占大多数,并且其孔径也大于圆管涵,工程规模占主导地位。因此本次研究将针对盖板和箱形涵洞、通道提出预制接长方案,即涵洞、通道洞身部分采用整体式箱形结构,洞口采用轻型挡墙形式集中预制,完成后的标准件运输至工点进行拼装连接,然后回填压实。原涵洞、通道洞口的拆除不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对装配式组合箱型涵洞的认识及研究较少,常采用现浇混凝土箱涵,施工工期长,难度大。在西欧、北美和东南亚等地,桥涵预制技术已经得到工程界的普遍认可,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美国各州大部分涵洞建设都采用此结构,其生产重点为标准化构件,并配合标准设计、快速施工,缺点是结构形式有限、设计缺乏灵活性。因此,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在当前阶段研制预制装配式箱涵有较大意义,它也是桥涵装配化快速施工的一环,实现装配化是公路建设中急需发展的施工技术。由此可见,预制装配式桥涵设计、施工成套技术在全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整体式箱涵由预制洞身与底板现浇部分组成,纵向各节段采用企口连接,现场安装完成后,布置底板钢筋并与预制节段预留钢筋焊接,现浇中间底板,形成整体闭合结构,可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
这种整体式箱涵是一种新结构,其受力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十分重要。在进行工程实践之前,开展现场试验研究是有效的检测和研究手段。通过现场试验监测,进行结构受力性能的现场试验,跟踪施工过程并获取结构真实状态的相关数据,对于了解整体式箱涵在填土荷载、施工荷载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的真实响应,明确结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试验目标为跨径*矢高为4*4.5m、填土高为5m的预制装配式箱涵,箱涵纵向由5个节段组成。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仔细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研究内容。
第2周:了解研究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所要掌握的软件,安装并熟悉所需的工具,为后续毕业设文工作做好准备。
第3周: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石志源.《桥梁结构电算》(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