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硫代巴比妥酸作为电子受体基团的小分子有机半导体的合成应用开题报告

 2023-11-23 09:05: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是全固态的薄膜发光器件。其具有自发光、全彩色显示、低功耗、外形轻薄、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宽视角等优异特性,且在进行柔性弯曲的过程中亦能正常工作,使其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OLED 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已经能够满足中小尺寸显示的要求,并广泛应用在仪表和智能手机领域; 大尺寸的 OLED 电视机也已开始进入市场。另外,OLED在节能环保型照明,制备柔性器件,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OLED应用广泛,但其相关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在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上仍存在挑战。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对OLED的发光效率及器件使用寿命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对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蓝光发光材料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现状进行实验研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得到有效的改进方法,以便提高OLED的应用性能。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通过文献阅读及分析,当前提高oled性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光材料:目前主要的oled 发光材料有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和tadf 材料。量子产率更高的,光电性能更优异,性价比更高的发光材料仍在不断探索中。

2.oled器件结构:传统的oled器件结构为具有注入电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的三明治夹层结构。因此由最初的三层结构发展到现今的多层结构,由单纯发光层变为客体掺杂结构的发光层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oled 具有优势为视角广、高效发光,显示屏视角宽、超薄化且可折叠弯曲等优势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应用[1]。oled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断创新突破,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照明和显示等商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纽约大学的 pope等[2]人首次发现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现象,开始了对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实验室的邓青云博士 (c. w. tang)等[3]设计发展的具有注入电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的三明治夹层的oled结构,让人们看到了高能效、低耗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oled 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oled发光层主要由红光材料、绿光材料以及蓝光磷材料三者混合成白光,最终实现全色域发光。由于蓝光光子的能量较高,寿命也因此最短。近年来对可替代蓝光材料的其他材料研究层出不穷,也出现了很多延长蓝光材料寿命的技术。以下介绍近年来国内外蓝光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情况。

1.小分子蓝光oled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oled掺杂材料的合成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针对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蓝光发光材料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现状进行实验研究,结合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得到有效的改进方法,依据已有的理论及实验数据,寻找实用高效的蓝光掺杂材料,以便提高oled的应用性能,促进oled掺杂材料研究进展,开发未知材料在oled发光层中的应用。

课题研究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一)准备阶段

1.202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实际研究思路,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4日,整理文献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