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骨肉瘤等相关骨疾病的一线药物-双磷酸盐(bps),具有较高的骨组织亲合力,从第一代依替膦酸到第二代帕米膦酸、第三代唑来膦酸,双磷酸类药物的结构改造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是第二代及第三代的含氮双磷酸盐类药物对抑制骨吸收及骨肉瘤显示较宽的治疗窗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研究开发了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类药物,并成功地用于骨钙代谢疾病和一些骨相关疾病的治疗。双膦酸类化合物能牢固地吸附于骨的主要组成部分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抑制其形成和溶解,双膦酸可抑制软组织的钙化和骨的重吸收。临床研究证实:这类化合物在抑制破骨细胞的重吸收、增加骨质量、减少骨折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已越来越受到药物化学家的关注。在细胞水平,双膦酸盐通过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骨重吸收。最近研究表明:按其分子作用机制可将双膦酸盐分为不含氮的双膦酸盐和含氮的双膦酸盐两类。
双磷酸盐具有与焦磷酸盐类似的理化性质,对磷酸钙有很高的亲和性,与骨骼表面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可抑制羟磷灰石结晶及前体物质的形成、生长和溶解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双磷酸盐类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是设计并合成一类新型含氮药用配体,在哌嗪的两个个氮原子上分别引入双磷酸基团,构成新型含氮双磷酸配体,用于后续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药理活性测试。 1)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设计反应路线并提高产物收率; 2)对产物粗品进行重结晶、减压蒸馏、柱层析等提纯处理,提高产物纯度; 3)通过红外、核磁、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和确证,供后续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预期目标;通过反应生成该化合物,并进行一系列定性的分析。 |
|
|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柱层析、重结晶、蒸馏等方法对粗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的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纯品通过红外、核磁、质谱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
合成路线如下:
4. 参考文献
[1]王燕,罗世能,邱玲,林建国,翟好真,夏咏梅.两种唑来膦酸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5):592-596.
[2]leowidler,knuta.jaeggi,etal.highlypotentgeminalbisphosphonates.frompamidronatedisodium(aredia)tozoledronicacid(zometa)[j].j.med.chem.,2002,45:3721-3738.
[3]周志旭,赵春深,董磊,宋吾燕.米诺膦酸的合成进展[j].广东化工,2012,39(4):17-1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2.28-2022.3.11(第3周前):查阅文献、设计路线、完成开题报告;
2)2022.3.12-2022.6.6(第4-15周):完成化合物合成、提纯、表征的工作;
3)2022.6.6-2022.6.18(第16-17周):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