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币斑病(dollar spot,ds)又称圆斑病或钱斑病,病原为sclerotinia homoeocarpa,是一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通常因为发病初期疏于管理而导致病害扩展蔓延,严重破坏草坪的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对该病害的系统研究较少,币斑病病原的分类鉴定、生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病害流行及药剂敏感性等尚不明确,这也给实际管理中病害的预测与防治等带来了难度。同时,我国大部分草坪管理者并没有制定针对币斑病的高效的化学防治方案,仅仅停留在“见斑施药”或与其他病害“协同治理”的状态,也没有充分发挥和协调水肥调节等重要措施的预防作用。美国、加拿大的许多地方已经明令禁止草坪养护过程中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而我国部分球场、草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满足运动及观赏需求,仍然在发生病害后大量、多次、连续使用化学农药,违反了安全、环保等原则,不利于草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币斑病的病害研究和实际养护管理要想朝着更科学、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氟啶胺是一种用于农业的广谱杀菌剂。它被归类为二芳基胺,更具体地是芳基氨基吡啶。其化学名称为3-氯-n-(3-氯-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5-三氟甲基-2-吡啶胺。氟啶胺是一种保护性杀真菌剂,但既不是全身性的也不是治疗性的。它通过抑制孢子的萌发和感染结构的发展起作用。虽然它具有抗多种真菌的活性,但它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效力较低,因此尚未商业化用于谷类作物。由于其对病原体的游动孢子的活性,它广泛用于控制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这使其特别有效地控制马铃薯块茎的感染。尽管氟啶胺常用于控制晚疫病,但没有报道对致病疫霉中出现的氟啶胺产生抗药性。氟啶胺还用于控制花生和草皮上的菌核病,葡萄和豆类上的botrytis以及芸苔中的根茎。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分析氟啶胺对币斑病菌的生理生化影响,为币斑病菌的科学防治和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科学地防治草坪币斑病。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菌株保存与使用
将采集的币斑病菌置于4℃冰箱中长期保存,进行实验前挑取菌丝置于pda平板进行活化。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以币斑病菌为材料,经过对比实验和重复试验测定氟啶胺对币斑病菌的生理生化影响,并将通过实验得出有效保护和治疗感染币斑病菌植物的方法,为币斑病在国内的有效、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年12月-2019年2月:活化前期保存菌株,进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测定;
2019年3-4月:测定氟啶胺对币斑病菌的生理生化影响,包括菌丝形态、细胞膜通透性、草酸含量和呼吸作用,测定氟啶胺对植物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2019年5月:完成实验收尾工作并按时提交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