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亚硝酸盐氮作为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与仲胺类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亚硝酸盐还可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产生正铁血红肮症,严重者可致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亚硝酸盐污染已相当严重。因此,如何消除亚硝酸盐的危害己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寻求有效的降解亚硝酸盐的途径,具有很大的意义。
亚硝酸盐的降解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亚硝酸盐的降解、酶法处理降解亚硝酸盐、生物降解法,其中生物降解法中以利用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报道为多,很多研究者以引入纯种乳酸菌或混合乳酸菌对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进行降解[1]。与单一菌种比较,在酱腌菜中引入混合菌株能明显降低亚硝酸盐的含型[2]。相较与其它方法而言,乳酸菌降解法[3]可以更加高效的对亚硝酸盐进行降解,降解率可以高达90%以上,另外adamsmr等人认为在酱腌菜中引入乳酸菌,除了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还可以产生有机酸、少量的细菌素、过氧化氢、双乙酰等抑菌性物质[4],进一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5]。
同时乳酸菌不仅具有一般微生物所产生的有关酶系,而且还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和内容:对于降解亚硝酸盐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展开研究。
解决的关键问题:许多研究表明乳酸菌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的性能。张庆芳等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机理为: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分为酶降解和酸降解两个阶段。在发酵前期,培养液pH4.5时,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以酶降解为主;发酵后期,亚硝酸盐的降解主要以酸降解为主。但在其研究中很难排除酸性末端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干扰。
本文采用磷酸盐缓冲培养基对分离自两种泡菜中的乳酸菌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比较,由于缓冲盐类的作用,使乳酸菌在降解亚硝酸盐的过程中,基本不受酸性末端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从而可以较为容易的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优良菌株。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分别称取四川泡菜和自制泡菜1g,分别于无菌条件下加入到9ml无菌水中,混匀。取前述混匀液按十倍稀释法进行稀释,形成10-1-10-9系列梯度,放置4℃冰箱备用。
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选择前述梯度稀释液中适宜的稀释浓度,取0.1ml于培养皿中,后加入55℃左右的固体培养基,摇匀,待凝固后,再在其上加盖一层固体培养基,以隔绝氧气,于30℃培养箱中培养72h。挑取各培养基中溶钙圈较大,变黄区域较广的单菌落,进一步划线分离,同时每一步纯化都要镜检观察,直到镜下菌体一致为止,之后将纯化菌株划线4℃冰箱保存。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之处:采用磷酸盐缓冲培养基对分离自两种泡菜中的乳酸菌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比较,由于缓冲盐类的作用,使乳酸菌在降解亚硝酸盐的过程中,基本不受酸性末端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从而可以较为容易的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优良菌株。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前期: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中期: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
后期: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特性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