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07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食品中的污染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真菌、病毒和细菌等,其中细菌在食品中最为常见。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物质,其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研究表明,食物中较高水平内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后则可引起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血压降低、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对机体损害极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双酶协同信号放大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有:食品中重金属、生物/化学毒素、微生物及违法添加剂等方面的痕量检测这种生物传感器极大地简化了微生物毒素的分析方法,不仅减少了分析时间,提高了灵敏度,使测定过程变得更为简单,而且便于实现自动化,使微生物毒素的现场检测成为可能。
现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受到其稳定性、重现性和使用寿命等诸多限制,再加上待测物成分多且含量差异大、抗体种类少和不稳定等问题,许多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还处在实验阶段,实际应用时环境和样品的复杂性成为制造此类传感器的主要障碍,限制了实现商业化的生物传感器的数量。
但是,由于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响应快,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和适合于现场检测等优点,所以仍是目前重点研究的对象。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电极的预处理和修饰;2、内毒素检测DNA探针的设计;3、酶辅助的信号转换、放大和输出方案的确立;4、细菌内毒素电化学检测方案的设计;5、复杂食品样本检测分析。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13周:开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技术路线第二阶段47周:确定实验方案,进行预实验 第三阶段812周:具体实施实验方案第四阶段1316周:实验结果分析与统计,论文撰写与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利用双酶协同信号放大对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除了运用外切酶的酶切循环放大技术来放大检测物,还利用聚合酶(TdT)的等温扩增对其二次放大,检测方法所受限制小、线性范围宽,从而达到高灵敏检测食品中细菌内毒素的目的。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