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趋光性是众多昆虫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体现了昆虫对环境条件的选择和适应,是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于昆虫的趋光性在害虫的预测预报及害虫综合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利用光行为学、现代电生理学技术和复眼组织解剖学等方法研究昆虫的感、趋光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之一。
利用昆虫趋光性开发的灯光诱杀法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治理方法,应用极为普遍。相对于其它的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法具有防治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和使用简便等优点。目前,诱虫灯的种类较多,有日光灯、黑光灯、高压汞灯、节能灯、双波灯、频振灯等等,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诱虫灯绝大多数为广谱性的,不仅诱杀害虫,同时诱杀天敌昆虫和非目标昆虫,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特别是天敌昆虫的减少将削弱其在生态系统中对其它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容易导致其它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进而形成新的虫害。因此,针对目标害虫开展其敏感光谱及其光强对昆虫的引诱作用的研究,进而开发研制特异性的诱虫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将黑灯光开始用于一些主要害虫的测报工作。70年代,由于黑光灯诱虫量大,用于害虫防治效果明显,省工省农药,又可减少环境污染,黑光灯防治害虫的推广应用规模越来越大。90年代,由于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先后在我国北方农田暴发,我国大规模使用紫外光灯作为物理防治器械。目前,防治害虫灯具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均是利用昆虫对小于480nm光波的趋性,以捕杀趋光性昆虫为目的,特别是利用紫外光和近紫外光(频振式杀虫灯光波420nm以下)最为普遍。
美国于1860年出现了第1只灯光诱捕器防治棉花叶螟,1879年白炽灯诱捕器被研制出来,1896年研制出了乙炔灯诱捕器,1909年Brook-lyn诱虫灯开始用于昆虫的监测,1916年研制出了六月甲虫诱虫灯,1928年集灯光与吸虫装置于一体的Clear Lake gnat诱捕器被发明,同时发明了新泽西蚊子诱虫灯,1931年第1次介绍黄色灯泡对昆虫没有吸引作用,1932年第1次将黑光灯用于害虫防治为目的的试验,1935年发明了诱杀烟草甲虫的诱虫灯,1942年发明了捕捉夜间飞行蛾类如地老虎、黏虫的灯光诱捕器和第1只时段控制的灯光诱捕器。最早的灯光试验之一就是上世纪20年代用灯光诱捕器通过干扰昆虫产卵达到了控制苹果蠹蛾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灯光照射下的苹果和树叶落卵量降低。在Harding等人的研究中运用了白色灯和3种荧光灯[普通的镁硅酸盐、钡锶镁硅酸盐和荧光粉来引诱昆虫。电击杀虫灯在1927年已经发明问世,但是这种专利技术在1851年就已经出现,美国军队在二战期间用于家蝇的防治,直到1968年美国农业部才批准在联邦检查肉类和家禽工厂时使用,同年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认定它们可以在零售食品保护程序中应用,但没有批准在室外应用。调查统计显示,有200000个工业化的电击杀虫灯正在被应用于食品和医药产业。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松墨天牛对不同波长单色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2、松墨天牛对不同光强单色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松墨天牛作为松材线虫病的媒介,加强其防治是阻止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得关键环节。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防治,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发展新型的物理防治技术是一种简便、高效,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
本项研究通过研究松墨天牛队不同波长光源的电生理和行为测定,筛选出针对松墨天牛敏感的特异性波长,为开发研制诱虫灯奠定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