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探索陀螺果的开发利用,繁殖技术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项目以研究陀螺果扦插繁殖技术为主,通过对陀螺果扦插繁殖实验,以探索简易快捷陀螺果的繁殖技术。
意义:为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探索陀螺果的繁殖技术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繁殖手段主要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苗比实生苗前期生长快,繁殖系数高,成本低,同时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陀螺果的繁殖技术研究,尤其是无性繁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无性繁殖包括扦插、组培、压条、嫁接等。由于陀螺果为大型乔木,压条方法可能不适宜;而陀螺果属单种属的属性给嫁接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时,木本植物的组培成本高,炼苗成活率可能较低,在组培繁殖上具有一定难度。综合以上各类因素,本研究以探索陀螺果的扦插繁殖技术为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俞志雄对陀螺果的一个变种粉花陀(M.xylocarpumvar.roseolum)进行了记录,认为其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其幼枝有棱,花冠粉红[7];余泽平等[8]将陀螺果从江西官山移栽到江西宜丰县城的一块菜地内,其生长状况较好,但是由于只有一棵树,并不能代表整个树种;据张程[8]记载,陀螺果在移栽以后,开花量就逐年降低,且不结实,而在武汉植物园,陀螺果一改先花后叶的本性,反而呈现先展叶后开花的现象,并且陀螺果的花色与气温的高低有关,温度较高时花通常较白,而低温时花色较红。另外,对于陀螺果的其他方面研究尚未见报道。
国外:目前国外对于陀螺果的报道十分稀少,在物种的种群、分类、及其开发应用上研究极少,仅在少数文献中提及了陀螺果可作为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油料植物及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本实验利用不同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处理时间、生长温度、基质、扦插部位等多个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对其硬枝扦插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以得出最适宜插穗生长的条件。
计划:2013年1 2月 阅读文献并准备各种材料,工具等
2014年 1 月 完成开题报告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目前国内外对于陀螺果的报道十分稀少,在物种的种群、分类、及其开发应用上研究极少,仅在少数文献中提及了陀螺果可作为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油料植物及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创新:关于陀螺果的扦插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国内外报道。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