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料对山羊小肠形态结构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1 12:58: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反刍动物存栏量最高的国家;然而,由于饲草产量不足,牛羊养殖中未能有足够的优质饲草喂养奶牛,结果导致奶牛蛋白质含量和乳脂率不高,为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许多养殖户采用高精料日粮的饲喂方式。然而在该种饲喂模式下,动物会因为采食过多高碳水化合物比例的饲料(如玉米、大麦、燕麦、马铃薯、谷子或高粱等),引起瘤胃内容物的乳酸浓度升高和ph值下降,进而引发酸中毒[1,2]。同时,瘤胃ph值的变化会导致小肠ph值的变化,从而破坏小肠的消化道微生物环境,破坏和改变小肠固有的各种消化酶,引起反刍动物整个消化道内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2]。有报道显示,过食碎玉米或大麦的牛,由于血液发生急剧酸中毒,可使病牛在30分钟左右死亡[2]。目前我国奶牛寿命平均只有5年左右,因此,饲喂高精料悄然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一种常见而又棘手的方式,并已对我国奶牛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高精料对牛羊的消化系统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不仅影响瘤胃内容物的ph,也影响了皱胃内容物与小肠后部黏膜及及内容物的ph。王加启发现,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和回肠末端ph值有影响,而对十二指肠前端ph值没有显著(p0.05)影响;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奶牛瘤胃和小肠ph值降低[4]。张英杰发现,对肉牛饲喂不同日粮(玉米秸、50%玉米秸加50%精料)后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h值及胰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肉牛小肠不同部位的ph值不同,回肠ph值高于空肠,回肠和空肠ph值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饲喂50%玉米秸加50%精料日粮的牛小肠ph值低于喂单一玉米秸日粮;肉牛小肠不同部位的胰蛋白酶活性不同,空肠高于回肠,空肠和回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饲喂50%玉米秸加50%精料日粮的牛小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喂单一玉米秸日粮p0.05)[5,6]。由以上研究基础可知:高精料造成家畜小肠消化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小肠的微生物生存环境以及消化酶的活性,进而引起小肠上皮细胞的改变,最终引起整个小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因此,本实验拟对高精料饲养的山羊小肠进行切片,观察其形态及结构的变化,同时通过定量其中关键炎性因子表达的数量,进一步阐明高精料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拟为高效利用饲料、维持奶牛健康提供理论数据基础,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3]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内容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对山羊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拟通过对高精料喂养的山羊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样本进行切片处理,观察小肠绒毛长及隐窝的变化;然后通过实验测定小肠中各营养物质的比例和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并结合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特征表象,阐明饲喂高精料日粮对山羊小肠健康的影响。

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网络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石蜡切片制作,h.e染色法,透射电镜图像处理,气象色谱法,pcr实时定量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我国反刍动物生产中由高精料日粮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生产实际,试图探明高精料日粮对山羊小肠形态结构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在研究思路上具有创新性。在技术路线上涉及了动物营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学科交叉特色。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1、2015年9月确定课题准备资料

2、2015.10-2015.11样本获取及切片制作观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