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杂草稻(oryza satiua l.)又称野稻、稆生稻、杂稻、红稻等,是生长在栽培稻田间或周边耕地里,并伴随栽培稻生长的一种杂草类型的水稻植株,在形态上与栽培稻非常相似,但植株表现植株偏高,株型分散,分蘖强,较强的落粒性,结实率低,果皮(种皮与果皮愈合)为红色或褐色等特性,杂草稻在争夺光照,水分,养分与空间上往往比栽培稻容易占据较大优势。在国内外大部分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并严重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长以及产量。
生物竞争能够一定程度上破坏植物体内正常的生长发育,会破坏细胞内的氧化膜系统,产生过量的超氧阴离子(ros),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会使脂膜过氧化,使一些蛋白酶失活,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1] tang l h,maritime h.genetics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weedy rice[c].paper on origin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ivated rice in china,1996:21121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栽培稻氧化与抗氧化膜系统以及栽培稻形态学参数以及产量的因素来探讨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的影响。
内容:通过测定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株高,产量来研究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氧化与抗氧化膜系统和形态学以及对产量的影响,阐述不同密度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关系以及强度,影响等。
现在大多数研究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以及对栽培稻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栽培稻形态学参数以及产量的测定与研究,而对于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形态学以及产量的影响的同时,研究对于栽培稻氧化与抗氧化膜系统,从而更好的表现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试验于2014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场进行,土壤为马肝土,pH值7.5,土壤有机质量为11.0g/kg,有效氮(N)5.1 g/kg,全磷(P2O5)1.3 g/kg,全钾(K2O)6.6 g/kg。催芽后于6月21日将栽培稻和杂草稻同时播种于15m2的水泥池中,水稻播种量为67.5kg/hm2;1m2留杂草稻0株(对照)、4株、8株,12株,16株,拔出小区内其他杂草,整个生育期杂草稻与栽培稻共同生长。各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常规防治病虫。
于栽培稻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中期分别测定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等栽培稻成熟后测定其产量。
4. 研究创新点
现在大多数研究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以及对栽培稻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栽培稻形态学参数以及产量的测定与研究,而对于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形态学以及产量的影响的同时,研究对于栽培稻氧化与抗氧化膜系统,从而更好的表现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关系。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试剂:0.3%过氧化氢,0.2%愈创木酚,50m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8)
器材:分光光度计,冷冻离心机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