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组百合的细胞学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2:20:01

全文总字数:134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百合属植物(Lilium spp.)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露地鳞茎植物。通常我们所说百合是指百合属植物各种及品种的总称。百合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姿百态,芳香宜人,栽培及应用历史悠久。目前,百合已成为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在世界鲜切花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合全球115 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温带地区,少数分布在热带高海拔地区,东亚地区有57种,其中36种、15变种为我国特有种。一直以来,百合属的属下类群划分、起源、进化等问题争议较多。现今普遍采用的分类系统是Comber(1949)依据15个形态特征建立的,该系统中,Comber将百合属分为7组:1.轮叶组(Sect. Martagon)、2. 根茎组(Sect.Pseudolirium)、3.百合组(Sect. Lilium)、4.具叶柄组(Sect.Archelirion)、5.卷瓣组(Sect.Sinomartagon)、6.喇叭花(Sect.Leucolirion)、7.毛百合组(Sect.Daurolirion)。

本实验以百合组野生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细胞学研究,对其育种价值进行评价。为其分类及进一步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百合属7组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以卷丹(L.lancifolium)、川百合(L.davidii)、兰州百合(L.davidiivar.unicolor)、大百合(L.Giganteum)、泸定百合(L.sargentiae)、野百合(L.brownii)、毛百合(L.dauricum)、细叶百合(L.pumilum)、滇百合(L.bakerianum)、条叶百合(L.callosum)、垂花百合(L.cermuum)、紫斑百合(L.nepalense)、淡黄花百合(L.sulphureum)、岷江百合(L.regale)等研究最深入彻底。

Stewart(1947)对35种百合进行核型分析,并根据有丝分裂前期残余的核仁组织区(NOR),揭开了对百合属核型研究的序幕,此后国内外学者在百合属核型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百合属绝大多数是2n=24的二倍体,其核型具有稳定性。根据多年科学家对于百合属的研究得出了百合属植物核型的普遍特征:由2对具有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的长染色体和10对具有端部或近中部着丝点的短染色体组成,长染色体的短臂紧靠着丝点处均有一个次缢痕,但在一些品种中不明显。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百合属进化的细胞学研究不是孤立的体系,应与传统育种及现代育种方法紧密结合,核型、带型及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杂交新品种鉴定的手段。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外源植物的异源染色体及其片段导入百合的细胞中,使两者不同基因重组,培育优良的新型百合#染色体杂交技术既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限制,又避免了细胞融合难以分化和培养的问题,同时也排除了转基因技术需要构建

4. 研究创新点

关于我国百合种质创新的关键,应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和异地收集保存,引入群体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开展资源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在百合育种中应加强倍性育种及体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