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研究者们对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木质纤维原料的兴趣与日俱增。
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被认为是解决社会对能源、资源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亦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木质纤维素原料是生物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界中储量最高,因此,高效利用木质纤维原料,将其转化成各种能源、 材料和化学品等清洁产品,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焦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56年,bjrkman 提出来一种分离木质素的方法,即室温下,以非润胀性溶剂作 介质或干燥状态下对脱脂木粉进行球磨,球磨后木粉用二氧六环水溶液抽提获得粗木质素,即磨木木质素,若需要提高木质素的纯度可进一步用醋酸进行纯化。
磨木木质素被认为是与木材中的原本木质素最为接近的木质素样品,它主要来源于细胞壁的次生壁,其中会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
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剪切作用会改变木质素结构,使木质素 单元间的联接键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断裂,因此,磨木木质素并不能代表木质纤维原料中所有木质素的性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实验内容(1) 木质素样品制备与结构表征 该部分是整个实验的基础工作,主要为后续研究木质素结构对酶吸附及酶水解的影响提供结构信息。
选择杨木对其进行绿液(碱性)预处理,并将原料和预处理固形物制 备磨木木质素(mwl)。
采用化学方法、波谱和光谱分析方法来表征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对比不同预处理条件对不同原料木质素结构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旋涂法在金表面的 传感器上涂敷木质素制备生物传感器,运用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仪(QCM-D)原位研究上述生物传感器对纤维素酶的吸附与解吸,对数据进行拟合,建立动力学模型。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