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药悬浮剂(SC)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经湿法超微粉碎而制得。 其基本原理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作用下,将不溶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粗悬浮体系。其优点是可与水以任意比例均匀混合分散,受水质影响小,使用方便,不易污染环境,可直接或稀释后喷雾,其粒子的平均粒度一般在2~3 μm左右,大大提高了粒子在水中的悬浮率,增强了农作物对药剂的吸收。 萘磺酸盐分散剂在水悬浮液中有较强的空间位阻和静电排斥力, 从而保持悬浮体系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主要研究内容:①探讨萘磺酸盐分散剂对SC流变性能的影响;②研究萘磺酸盐分散剂对农药颗粒表面吸附性能,为SC配方中分散剂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③筛选合适用量,并进行稳定性测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20世纪 70 年代,农药悬浮剂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其具有突出的优点及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一度被称为划时代新剂型,现已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加工剂型之一。农药悬浮剂(SC)也被称作水悬浮剂、胶悬剂等,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剂型。悬浮剂是将水作为分散介质,以原药、助剂(分散剂、增稠剂、p H 调整剂、消泡剂和抗冻剂等)经过湿法研磨粉碎制备而成的农药剂型。悬浮剂的分散介质是水,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充分混合,使用方便,可直接或稀释后喷雾。农药悬浮剂环保友好,是代替乳油、可湿性粉剂的主要剂型之一。悬浮剂兼具乳油、可湿性粉剂的优点,在资源使用方面,一方面,悬浮剂选用了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取代了污染环境、价格高昂的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填充剂的用量。在制备工艺方面,悬浮剂用湿法研磨工艺取代了干法粉碎,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及三废污染问题。在应用使用方面,悬浮剂的应用性能受水质、温度影响小,使用方便快捷,应用安全。与其他农药剂型相比,悬浮剂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与传统的乳油剂型相比,悬浮剂不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成本。与可湿性粉剂相比,悬浮剂采用湿法研磨,减少了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粉尘污染,使用安全。与水分散粒剂相比,悬浮剂加工技术简单,使用方便,悬浮率高。与新型的水乳剂和微乳剂剂型相比,悬浮剂完全不使用有机溶剂,节约石化资源,无毒无害。在这种大背景下,悬浮剂的研究开发是大势所趋,将为农药新剂型的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国外发达国家对悬浮剂的开发较早,推广速度也较快,1966 年英国 ICI 公司根据湿法研磨技术制备出第一例农药悬浮剂。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已有 29 种悬浮剂产品推向市场。此后随着高品质分散剂的开发应用、研磨技术的完善和固液分散体系理论研究的深入,悬浮剂得到进一步飞速发展。1992~1993 年,英国的悬浮剂销售份额占全部剂型的 23%,超过了可湿性粉剂(17%)以及乳油(24%)的销售份额。在美国,悬浮剂的市场份额从 10%(1993 年)增长到 13%(1998 年)。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库存量,生产包装运输费用,同时随着高性能表面活性剂的不断推出和研磨设备的不断完善,国外悬浮剂正逐步朝向高浓度的趋势发展,如多菌灵 SC,戊唑醇 SC 和吡虫啉 SC等。目前在我国已经登记的国外农化公司悬浮剂品种已有 64 种,其中 21 种属于高浓度范畴,并且有逐步取代部分乳油和粉剂的发展趋势。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开始着手悬浮剂的研制开发工作,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吉林农化研究所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批悬浮剂多菌灵悬浮剂、莠去津悬浮剂和西玛津悬浮剂,于 1979 年中试后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为悬浮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此后,悬浮剂在配方研究、加工工艺和制剂品种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继可湿性粉剂和乳油以外最有竞争力的剂型之一。2003 年我国登记的主要悬浮剂品种已有 168种,2006 年上半年,在农药剂型的登记比例中,悬浮剂占 4.92%,2008 年悬浮剂所占比例增长到 7.18%。虽然国内悬浮剂的研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悬浮剂产品现行标准技术指标不及国外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在悬浮率和物理稳定性方面,在悬浮率要求上我国常规产品悬浮率达到 90%即可,而国外要达到优良产品标准,悬浮率必须大于95%。在物理稳定性要求上,国外优良产品一般能贮存 2 年不出现明显分层,而国内悬浮剂产品参差不齐,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出现析水、沉淀甚至分层现象,影响了悬浮剂的药效。近年来,随着表面活性剂技术、激光粒度和电位检测技术逐步向农药领域的扩展,悬浮剂基础理论和检测手段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发展。目前国外悬浮剂已朝向高浓度新品种发展,而国内悬浮剂产品仍然以低浓度悬浮剂产品为主,因此我国的悬浮剂研究开发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⑴ 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的合理地、创造性地拟定。 ⑵ 了解实验用原材料及产品的物化性质、毒性及消防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安全、卫生防护知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及有关生产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安全。 ⑶ 保持实验场所良好通风,杜绝明火。 ⑷ 实验时物料的称量、计量要准确、规范;实验记录应认真、清楚、准确,不得随意更改数据,更不能编凑数据;要尽可能消除偶然因素。 ⑸ 实验过程中不得干与实验无关的事;认真操作,注意观察,并随时记录异常现象;坚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⑹ 论文书写要符合规范、条理清楚、数据合理、结论可靠。论文主要结构包括:前言、理论部分、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项目背景,包括国内外合成研究进展、产品用途及本项目研究意义;理论部分主要是本项目研究涉及的主反应、主要副反应的反应原理,产物分离提纯原理等;实验部分包括实验原料、级别及生产厂家,仪器设备规格、型号及生产厂家,实验流程及操作,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等;结果与讨论部分主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找出规律性并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结论部分是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
4. 研究创新点
将萘磺酸盐分散剂应用于悬浮剂中,制备性能优异的噻嗪酮悬浮剂产品,结果证明部分萘磺酸盐分散剂能满足悬浮剂要求,丰富了悬浮剂用分散剂的品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