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11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选题意义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1]。微塑料粒径小、数量多、分布广,易于为生物所吞食,在食物链中积累[2],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可以对污染物或微生物产生吸附并富集于其表面。微塑料的富集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潜在的危害。有研究指出,陆地中存在的微塑料丰度可能是海洋的 4—23 倍,农地土壤中每年输入的微塑料就远超过向全球海洋中的输入量[3]。因此,我们应重视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我国是塑料消费大国,2015 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全世界各国每年向海洋中输入塑料污染物的数据,其中 2010 年,我国沿海地区向海洋中输入塑料污染物超过 500 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塑料和微塑料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开展相关研究和提高塑料回收率,减少塑料使用量已经刻不容缓[4]。多环芳烃(PAHs)具有特殊而稳定的环状结构,是一类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很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已经被人们高度重视。环境中PAHs的含量呈现不断累积的趋势。PAHs水溶性低,具有疏水性,会强烈地分配到非水相中,吸附于颗粒上,于是土壤便成为其主要的环境归宿之一[5]。但PAHs的生物利用率低,能够在土壤中持久存在,并在农作物中持续累积,所以研究农作物地上部分PAHs的转运与分布情况可以为监测PAHs的污染、植物修复受污染土壤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理论帮助。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微塑料对植物吸收和转运多环芳烃的影响,为进一步对微塑料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大多数关于微塑料的研究集中于海洋、海岸带潮滩、河口、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6]。从沿海地区到偏远的亚热带地区都发现了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的塑料[7]。传统认为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最重要的吸附剂,但有研究称,沉积物中的塑料上的有机污染物浓度是沉积物中浓度的数百倍[8]。微塑料可吸附多种POPs,如多环芳香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DDTs. Hirai等[9]报道了全球范围内海洋塑料颗粒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范围为1-10000ng/g。Ogata等[10]报道了海洋中塑料颗粒含PCBs的浓度范围为4-980ng/g。三.应用前景本实验旨在探究微塑料对植物吸收和转运多环芳烃的影响,通过实验为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更多地理论依据。了解微塑料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后,若加强对其的污染防治,可以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 Law K L, Thompson R C. Oceans. Microplastics in the seas[J]. Science,2014, 345(6193):144-145.[2] Rillig M C. Microplastic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the soil?[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2, 46(12):6453-6454.[3]骆永明,周倩,章海波,等.重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0):1022.[4]刘玮婷,郭楚玲,刘沙沙,等.2018.微塑料对近岸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结构及其降解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38(10):4052-4056[5]Tamminga M, Hengstmann E, Fischer E. Nile Red Staining as a Subsidiary Method for Microplastic Quantification: A Comparison of Three..[J]. 2017.[6]Bakir A,Rowland SJ,Thompson RC,et al.2014.Transport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by microplastics in estuarine conditions[J].Estuarine Coastal & Shelf Science,140(3):14-21[7]任欣伟,唐景春,于 宸,等. 土壤微塑料污染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6):1045-1058.[8]Lehmann J, Kleber M. The contentious nature of soil organic matter[J].Nature, 2015, 528(7580):60-68.[9]周倩, 章海波, 周阳, 等. 滨海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其表面微观特征. 科学通报, 2016, 61(14): 1604-1611.[10]Rillig M C, Ziersch L, Hempel S. Microplastic transport in soil by earthworm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36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标本实验以小麦为试验材料,以菲(phe)为多环芳烃的代表,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微塑料对植物吸收和转运多环芳烃的影响,为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2.研究内容①研究在微塑料影响条件下,作物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片pahs的转运与分布。
②研究在微塑料影响条件下,作物不同叶位及叶片不同区位pahs的含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及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在研究微塑料条件下不同作物不同处理时间叶片pahs的分布时,控制的变量分别为作物种类、菲处理时间等。在研究不同作物不同叶位及叶片不同区位pahs的分布时,控制变量为作物种类、叶位、叶片不同区位等,保证菲处理时间相同。在研究微塑料对作物根系各项参数的影响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置有微塑料污染的实验组和无微塑料污染的空白组,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初步结论。
2.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趋势,对微塑料的危害及其对植物吸收、转运多环芳烃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土壤进行植物修复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提高我们对微塑料污染的重视程度。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9-2018.10 查找相关文献,构建实验思路;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加强实验技能2018.11-2018.12 预实验2019.01-2019.03 试验第一部分2019.03-2019.04 试验第二部分
2019.04-2019.05 试验第三部分
2019.05-2019.06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