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根据余鹏翼、曾智海(2011)[1]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产销双双突破1800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售记录,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创全球历史新高。据汽车工业协会研究统计,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6300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45辆。按照当前发展速率,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100辆[2]。
根据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宋炯(2012)[3]和余鹏翼、曾智海(2011)[1]研究表明,全世界石油总储备量约在2.5~2.9万亿桶之间,其中90%已经被人类所发现,截止到2008年底,人类已经使用了约1.35万亿桶石油,已经大约占世界石油总储备量的一半。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到2009年,世界剩余探明石油量仅为1855.23亿吨。如果按照当前每年消耗300亿桶石油计算,世界剩余石油储藏量仅够供全世界使用40年。然而中国大量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加速了国内石油资源的消耗。根据余鹏翼、曾智海(2011)[1]、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2011)[4]和郭兴磊、史乐峰(2013)[5]的研究发现,中国从1996年起,就已经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截止到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急剧增长,由2000年的30%增长到2009年的52%[6]。预计国内石油消费量到2020年将增涨到5.7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6%。大量的进口石油使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别的国家,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这使我们被迫急需找到可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庚晋(2008)[7]、陈柳钦(2010)[8]、张发龙等(2012)[2]和冷元(2010)[9]研究表明,中国和全世界分别大约有35%和57%的石油被消耗在交通领域。据周安等(2012)[10]、余鹏翼等(2011)[1]的研究中都得到了以下结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汽车在消耗了全球将近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的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碳量占全球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6%,汽车尾气中的碳排放占到全球总碳排放的20%,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比重超过50%。对全球十大国际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源达到了35%。在2015-4召开的全国监测工作现场会议上9个城市拿到了大气污染专属诊断书,其中在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11]。因此,找到解决传统汽车对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大气环境的持续破坏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而新能源汽车凭借自身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成为汽车产业的新宠儿。世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都在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中国也不例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现在中国的能源、政策、经济等大背景。从新能源汽车定义、新能源汽车类型以及中国大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入手撰写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优势。了解新能源汽车在哪些方面还具有重大挑战。
(2)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别了解国外、北京和苏州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现状、基础设施调查,完成对苏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机遇和挑战的分析。
(3)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苏州新能源汽车,设计出调查问卷,以期了解苏州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与购买顾虑。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1)搜集和阅读资料:搜集并阅读有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文献,由于要涉及到很多因素,尽量全面。在阅读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性的阅读,做好笔记和摘录,并记录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完善问卷上相关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余鹏翼,曾智海.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j].2011
[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z].2005-2009
[3]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宋炯.新能源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15日~2022年3月11日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资料,翻译外文翻译。
(2)2022年3月11日~2022年3月22日编写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23日~2022年5月17日开展相关调查,编写毕业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