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是植物体内核酸及多种酶、辅酶、三磷酸腺苷(atp)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生理生化过程,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而自然界的磷库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其循环主要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1]。
土壤作为植物磷素的供给源,其供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磷固定的存在使得土壤缺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从我国来看,全国有74%耕地土壤缺磷。
首先,磷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世界现有磷矿资源只能维持100年左右,而且我国磷矿资源并不丰富,大量的磷肥依靠进口。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微生物解磷能力常用的测定方法三种:①将解磷微生物菌株在含有难溶性磷酸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测定菌落周围产生的透明圈的大小。
②将含解磷微生物的菌株和不溶性磷化物的培养液进行液体培养,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
③将解磷微生物菌株进行土培或砂培,测定土壤或沙子中的有效磷含量。
4. 研究创新点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解决粮食问题,施用化学磷肥是效果最快的选择,但是由于土壤中磷的固定现象存在,增施磷肥实际上是一种高收入、低产出的途径。
而有一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解磷能力,可通过其分泌物或吸收作用将土壤中难溶磷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
筛选解磷微生物,生产含有解磷能力的微生物有机肥对解决植物磷素营养不足问题是一条很有开发应用价值的途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01-2015.03:1.查阅有关文献、收集相关解磷菌的资料、为我的项目研究做好准备;2.了解当前解磷菌研究背景、相关研究领域开展的情况以及论文的发表情况,学习对相关实验数据的测定分析方法;3.对样品的采集地点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的环境背景值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2015.03-2015.04:1.了解并参与实验室研究相关课题工作,实验开展前首先对课题进行了解,对实验方法进行学习,认真阅读有关的微生物实验教材,对实验的主要内容、目的等进行了解,初步熟悉实验的主要环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2.野外调查并进行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做实验,将采集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出单个菌落,将长在平板上的单个不同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在斜面保存;3.纯化样品,将培养出各种微生物进行多次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再将纯化解磷菌接种在斜面保存;4.实验期间同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2015.04-2015.05:1.继续做实验,对分离纯化的解磷菌种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性能良好的菌种接种于斜面保存;2.整理并分析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