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土壤是环境的核心介质、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生存之本。
但近几十年来,全球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比较普遍、事故频发。
在我国,有机污染土壤面积十分庞大,仅农药污染土壤面积达1.4亿亩。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在pahs含量不同的污染土壤中种植植物,研究不同作物对土壤中pahs的吸收累积规律。
分析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土壤和植物中pahs的含量随时间污染强度的变化关系、植物体内各部分pahs的差异、不同苯环数pahs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
试图对针对性的防治土壤pahs污染、减轻作物污染风险、指导污染区农业生产等提出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供试材料:选用长三角典型地带性土壤黄棕壤,采自南京某农田旱地表层(0~20);选用16种优先控制pahs为目标污染物;选用上海青、快菜、土豆、空心菜、茼蒿等5种植物为供试植物,所选植物均为长三角地带常见食用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并已被广泛用于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过程的研究。
分析方法:土壤和植物样品中的pahs分析方法研究参考文献(高彦征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5):1003-1006;刁春燕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399-2407;葛成军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4):859-864);多环芳烃对植物的影响参考文献(万寅婧等.中国环境科学.2005,25(5):563-566)。
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uv-fld串联检测技术,分离和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中美国环保署(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实现了hplc一次进样同时检出浓度差异大的16种pahs。
该方法简便、使用、回收率高、重复性好。
本课题以16种优先控制pahs为供试污染物,并以常见食用作物为供试作物,研究不同作物对土壤中pahs的吸收累积规律。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12-2016/03研究不同作物对土壤中pahs的吸收累积规律。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重点探讨种植植物后不同植物对pahs的吸收累积差异,结合其吸收累积规律,评价其污染风险,分析土壤pahs污染与作物安全之间的关系。
预期进展:采集土样,配制pahs含量不同的的土样,分别种植供试作物,培养、分期采集植物样和土样,对样品中pahs进行提取、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